經濟部舉辦首屆「智慧創新大賞」 鼓勵AI技術發展與人才培育 智慧應用 影音
Mircrochip Q1
DForum0522

經濟部舉辦首屆「智慧創新大賞」 鼓勵AI技術發展與人才培育

  • 范菩盈台北

為了號召更多企業及學子投入人工智慧(AI)應用技術的研發,並培育更多AI專業人才,經濟部舉辦了首屆「智慧創新大賞」,並於2025年5月3日在世貿一館舉行決賽暨頒獎典禮 。

此競賽超過100家新創及中小企業、上市櫃公司的參賽,反映出AI技術在台灣各產業的導入正在加速,AI應用也正以驚人的速度推動台灣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  

本屆競賽吸引了來自36個國家、共1,253個團隊參賽 。經過激烈角逐,最終從233個隊伍中遴選出93個獎項,競賽類別有「AI應用」與「IC設計」兩類,並分為學生、新創及中小企業、企業公開與國際四大組別。

8個金牌獎項分別由「網威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鈺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悠由數據應用股份有限公司」、「振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以及英國、菲律賓等團隊獲得 。  

「智慧創新大賞」的目標是成為台灣AI的奧斯卡獎,具備多元、國際、未來三特性,希望激發年輕世代的創造力、鼓勵學界與產業界更加緊密合作,孕育出更多懂AI,會創新應用的人才及企業,並進一步實現AI產業化、產業AI化,為台灣的AI產業奠定更堅實的基礎。本次競賽學生組最高獎金30萬元,企業公開組、新創及中小企業組、國際組的最高獎金則高達100萬元。

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於頒獎典禮中指出,AI正快速改變全球產業結構,其影響力遍及製造、醫療、金融乃至日常生活服務等各領域 。他強調,「智慧創新大賞」透過競賽平台,更緊密地結合人才培育、技術應用及產業需求 。

面對各界對AI技術的高度期待,經濟部希望以實作導向的方式,鼓勵更多創新構想與產業需求接軌,藉此在台灣發展AI的過程中,持續培育新人才、產出新解方 。何政務次長也表示,本次競賽的參賽作品,皆為AI技術結合真實需求與創意實踐的成果,展現了將創意轉化為解決方案的無限可能,未來經濟部將持續透過政策資源與產業合作,協助更多創新成果落地,實現在地價值 。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表示,首屆智慧大賞不僅吸引國內企業及學校踴躍參與,更吸引了來自印度、菲律賓、美國、英國等36國共353位國際人才組隊參賽,使這項競賽成為台灣與全球AI創意交流的重要平台 。為了協助產業快速強化AI人才及應用能力,經濟部除了舉辦智慧創新大賞,也將結合學校及法人研究機構的試產線能量,協助企業進行設計、新產品研發與打樣,並與相關單位如中小企業署、產業發展署合作,協助產業AI轉型,培養AI實作專業人才 。  

產業發展署署長邱求慧指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的調查報告顯示,「缺乏相關技術人才」是台灣發展AI的主要挑戰,全球人工智慧指標也顯示,台灣在基礎建設方面雖名列前茅(排名第4),但在人才(38名)、研究(27名)及商業化(39名)等方面仍有待加強 。

因此,舉辦智慧創新大賞的目的,即在於透過競賽加速AI應用落地及相關人才的培育 。邱署長強調,智慧創新大賞是台灣規模最大、獎項最高、水準最高的AI競賽(獲獎率僅7.4%),期盼各界共同努力,將AI擴散至各行各業,以AI驅動產業創新 。  
「智慧創新大賞」的參賽作品應用領域涵蓋資通訊(18.4%)、製造(16.2%)、醫療(15.9%)、批發零售(10.2%)、教育(8.6%)和金融(7.8%)等,不僅展現了尖端科技的應用,更體現了AI技術在各產業成功落地的潛力 。

歸納金牌得主所涵蓋的領域以及要解決的問題如下:

「智慧創新大賞」的得獎作品呈現出AI技術的蓬勃發展和多元應用趨勢,特別是在醫療、製造等領域,以及AIoT和邊緣AI的整合應用方面,都展現出強勁的創新動能。經濟部指出,展望未來,將持續與產、學、研各界攜手合作,期盼「智慧創新大賞」能成為每年舉辦的重要平台,推動台灣AI技術發展、人才培育與創新應用,並持續發掘更多潛力新秀 。

此外,每年5月「COMPUTEX」展會期間,也將同步舉辦媒合活動,預計邀請超過20家國內外創投與買家參與,促進參賽團隊與業界的深度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AI創新應用的商業化機會 。經濟部表示,期盼透過一系列活動,加速催生AI創新應用、培育跨領域AI人才,引領台灣邁向「人工智慧島」的願景 。

圖標:經濟部舉辦首屆「智慧創新大賞」 鼓勵AI技術發展與人才培育。經濟部

圖標:競賽得獎作品。經濟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