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AI與自動化浪潮Red Hat助力企業踏上高速運營之路 智慧應用 影音
ADI
ADI

擁抱AI與自動化浪潮Red Hat助力企業踏上高速運營之路

  • 范菩盈台北

開源解決方案供應商Red Hat於日前舉辦「2024 AI人工智慧趨勢現況」高階經理人交流會暨「Ansible Automates 2024 Taipei」論壇,匯聚學界與業界專家,及Red Hat眾多技術菁英,共同探討如何應用AI與自動化,提高企業營運效率、打造未來競爭力。


圖題:Red Hat台灣區總經理孫媛音。Red Hat

Red Hat台灣區總經理孫媛音表示,企業在導入AI時,必須注意以下4大重點:驗證AI生成內容的正確性、整合既有環境、重新檢視資安架構,避免使用AI而造成資料外洩風險、找到或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如此才能運用AI強化企業的數位韌性。


圖標: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陳縕儂。Red Hat

陳縕儂:導入AI應用前,先培養主管和員工的數位心態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陳縕儂認為,導入AI的第一步應從人開始。陳縕儂進一步說明,生成式AI大放異彩後,許多人都在擔心工作被AI取代的風險,其實AI不會取代人類,而是成為人的協作夥伴,幫助人們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因此,不會使用AI的人未來將會漸漸失去個人競爭力,甚至被善於使用AI的人取而代之。

對企業來說亦是如此,若沒有導入AI應用,很可能會失去市場競爭力,但在導入AI技術與應用前,組織文化的調整至關重要。

首先,企業需培養主管和員工的數位心態,使其了解科技的運作原理、部署流程,以及組織需要進行什麼樣的變革程序,才能好好運用各種科技。其次,組織要具備「變革管理」的能力,才能不斷調整以因應外界變化。第三,想像AI在未來工作中的型態,並根據應用類型來決定應該採取抽取式或生成式AI技術。

Tony Xu:2024紅帽高峰會,大規模引進AI技術

迎合AI發展趨勢,Red Hat近來亦積極將生成式AI技術整合至既有IT平台,協助企業最大化AI創新價值。Red Hat商業價值總監Tony Xu分享,5月初在「2024紅帽高峰會(Red Hat Summit 2024)」上所公佈的9項產品創新中,有4項已經落地且皆與AI相關。

第一是基礎模型平台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I(RHEL AI),賦能使用者更無縫地開發、測試與部署生成式 AI(GenAI)模型。第二是InturctLab,整合 IBM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 Granite、InstructLab 模型對齊工具及模型開發方法,簡化企業自行開發LLM工作負擔。第三是為MLOps平台Red Hat OpenShift AI增加新功能,如:支援邊緣AI模型、硬體加速器設定檔、分散式工作負載等,使企業能夠創建和跨混合雲大規模交付支援AI的應用程式。第四為Podman 人工智慧實驗室,提供範例應用程式各種輔助服務,讓開發者可以更快上手,根據組織營運目標來開發生成式AI應用程式。

目前,Red Hat在AI上已經有相當完整的解決方案,涵蓋AI基礎架構、AI平台、AI模型到AI應用等不同面向,為企業提供由下到上的完整支持。未來,Red Hat還會積極與第三方夥伴合作,全面滿足企業導入AI時的各種需求。

整合Intel平台,讓硬體效能最佳化

由於AI需要龐大的算力支撐,而AI平台與硬體的整合度,可以有效提昇運算效能,為此,Red Hat與Intel一直維持深度合作的關係,希望能加速驅動Red Hat OpenShift AI平台上的企業AI應用。

Intel技術專案經理湯承倫表示,Intel以自家Enterprise AI Apps和服務為基礎,整合Red Hat OpenShift AI平台,並在OpenShift環境中提供相應工具,降低IT人員的作業時間。

舉例來說,過往,企業若要在OpenShift AI環境進行AI推論,通常得自行設定硬體參數,如今因為Intel已經事先與Red Hat完成整合,因此無論企業想要使用PyTorch、TensorFlow哪一種開源框架,都可以直接在Red Hat環境裡啟動,而且硬體效能會更好。


圖標:Red Hat亞太區技術部策略業務發展經理吳尚融 Shang Wu。Red Hat

Red Hat推兩大工具,加快企業導入Ansible腳步

在企業導入AI應用的過程中,自動化是相當重要的關鍵,而Red Hat所推出端到端自動化平台Ansible,可以有效協助企業達成IT自動化的目標。

Red Hat亞太區技術策略業務發展經理吳尚融引述Garnter報告指出,企業自動化需求正持續成長中,預計2025年,全球有70%企業會更有計劃地推動內部系統自動化,以提高系統的效率和靈活度,另外,30%企業會在2026年時,將一半以上的網路活動自動化。

推動自動化需求成長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IT技術日新月異,人才難以跟上技術成長的腳步,導致IT技術缺口快速擴大。二為Day 2的運營有太多人為作業,不只人為疏失風險高,也很難擴大IT基礎建設的規模。三是IT環境越來越複雜、需要管理的平台數量越來越多,所要投入的人力與時間也就越多。

而Red Hat不只推出Ansible自動化平台,更在2023年引入兩個功能: Ansible Lightspeed和Event-Driven Ansible,幫助企業更好的導入Ansible平台。Ansible Lightspeed是與IBM合作開發的GenAI應用,讓不熟悉Ansible開發語言的工程師也能快速上手,只要像使用ChatGPT一樣,向系統描述應用環境,系統就會自動生成相對應的腳本。而Event-Driven Ansible則可降低系統修複的人工作業,讓系統更快完成修複工作,確保對外服務不會受到影響。


圖標:Red Hat業務開發協理魏定中。Red Hat

以Ansible打造自動化與標準化流程,有效優化IT數位韌性

Red Hat業務開發協理魏定中進一步建議,企業在導入Ansible時,應該要橫跨基礎架構、網路、私有雲、資安、公有雲、雲原生等各個領域,除了讓這些設備都可以根據Ansible安排去執行自動化任務,企業亦能即時監控設備的運作狀況,確保其處於正常運作下。

除了確保系統的穩定運作,企業也可以透過Ansible調整作業流程,讓流程標準化,以避免人為作業風險,並留下記錄,進而強化IT數位韌性。包括應用容器化/服務化、虛擬化軟體轉向雲原生、邊緣運算與雲地整合、開發預測式AI/生成式AI模型等IT應用,都可以運用Ansible建立自動化與標準化流程。

魏定中提出自動化成熟度曲線,從Level 1認知(Aware)、Level 2標準化(Standardized)、Level 3主動向外擴展(Proactive)、Level 4制度化(Institutionalized)到Level 5最佳化(Optimized),企業可據此評估目前的自動化到了哪一個階段,並據此擬定下一步發展規劃。

從CentOS遷移到RHEL,透過Ansible克服規模挑戰

隨著CentOS Linux 7 即將終止生命週期,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準備遷移工作, Red Hat 台灣首席解決方案架構經理游政杰建議,企業可以運用Ansible將設備/系統從 CentOS遷移至Red Hat Enterpris Linux(RHEL),透過自動化可靠且有效率的完成遷移工作。

為了協助企業進行系統遷移,Red Hat提供Conver2RHEL工具,讓企業可將選定的RHEL衍生發行版轉換為可支援的RHEL,同時保留現有應用程式和設定。雖然,遷移流程並不複雜,但當遷移規模很大,有超過幾十、幾百、甚至幾千台機器等著被遷移時,系統遷移就是一個大工程,而透過Ansible自動化平台來執行遷移任務,顯然有其必要性,不只可以減少停機時間(DownTime)、避免人為疏失,還可以有效管理與快速應變遷移過程中潛在的風險。

像Salesforce.com在2023年啟動系統升級作業時,就是透過Ansible自動執行遷移程序,並以平均每天5千台的速度,將20萬台設備從CentOS 7遷移到RHEL 9,也因為透過Ansible自動化平台來進行,所以能提高IT可視化程度,管理者可以清楚掌握哪些設備已經或還沒做、哪些會有停機時間等資訊。

解決DR三大執行問題,Ansible強化企業災後復原能力

近二年受到外界環境快速變動的影響,企業越來越重視災難復原(DR),Red Hat 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陳柏青指出,根據服務和資料的重要程度不同,企業所能容忍的停機時間也就不一樣,相對也會影響對RTO與RPO的要求,及要使用哪一種工具或方法。

然而,無論企業最終決定為何,在執行DR作業時,同樣都會遇到來自人員、工具、計畫三個層面的挑戰,在人員面,主要日是技術分工太細、人員異動造成技術斷層、技術迭代更新太快影響技能養成等問題。在工具面則有多種工具銜接整合不易、單一工具無法全面涵蓋所有DR需求、很多工具都需要安裝及維護代理程式等問題。在計畫面,雖然制定了日常演練計畫和災難復原計畫,但不一定能定期演練,也難以根據演練結果進一步優化DR設計。

而Ansible所具備功能強大、簡單及無代理的特色,恰能協助企業克服挑戰。第一,Ansible可以全面整合IT環境,讓企業從邊緣端、資料中心到雲端都能使用同一種自動化工具,破除技術孤島的限制,第二,Ansible使用宣告式語法來撰寫腳本,且提供數百種外掛程式與模組,不必擔心人員異動的交接問題,第三,不需要安裝代理程式,涵蓋範圍廣、彈性大,可以支援多種方式執行自動化任務。


圖標:Dynatrace大中華區技術監Wilson Lai。Red Hat

Dynatrace結合AI與Ansible自動化機制,大幅縮減系統修復時間

隨著IT人員要管理的應用程式、系統與設備越來越多,想要快速修復問題也變得越來越不容易,而Dynatrace整合AI技術與Ansible自動化機制所打造的應用程式監控平台,可以有效縮減系統修復時間。

Dynatrace大中華區技術監Wilson Lai指出,在修復問題時,花費最多時間的工作就是,找到造成問題的原因,因此,Dynatrace結合數據與AI技術,讓系統可以自動判別問題,再結合Ansible自動執行修復程序,進而幅縮減系統修復時間,像某美國政府機構原本採用手動修復系統,平均耗時60分鐘,但在導入Dynatrace雲自動化解決方案,修復時間縮短了99%,只要9分鐘就能自動完成修復工作,成效相當驚人。

迎向未來的AI浪潮,Red Hat將持續深耕在AI領域的佈局,以創新產品和完整技術服務,加速企業實現AI應用的目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