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斯醫學 單次用內視鏡創新應用 解決棘手臨床痛點 守護患者安全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719
ST Microsite

安德斯醫學 單次用內視鏡創新應用 解決棘手臨床痛點 守護患者安全

  • 林佩瑩台北

新型內視鏡影像導引氣切手術套組。安德斯醫學
新型內視鏡影像導引氣切手術套組。安德斯醫學

內視鏡在微創手術中扮演關鍵角色,此設備讓醫師只需經由微小切口或毋須開口,就可以視覺化方式完成檢查與治療,從而提高手術精準性。安德斯醫學(EndoSemio)透過微型影像與高生物相容微細管材兩大技術打造的拋棄式內視鏡產品,可提高手術安全性、促進技術創新,還可滿足特定的醫療需求,協助醫療院所優化患者的就醫體驗。

善用科技與醫學優勢 解決傳統內視鏡痛點

安德斯醫學創辦人,左為陳廷軒,右為林至芃。安德斯醫學

安德斯醫學創辦人,左為陳廷軒,右為林至芃。安德斯醫學

嬰幼兒呼吸道影像通條。安德斯醫學

嬰幼兒呼吸道影像通條。安德斯醫學

安德斯醫學於醫療科技展展示嬰幼兒呼吸道影像通條。安德斯醫學

安德斯醫學於醫療科技展展示嬰幼兒呼吸道影像通條。安德斯醫學

安德斯醫學由陳廷軒與林至芃共同創辦。陳廷軒早期任職工研院,負責協助醫學研究單位,將臨床需求轉化為具體產品,林至芃則為台大醫院主治醫師、麻醉部疼痛科主任,兩人合作十餘年,開發出許多醫療產品。林至芃從美國史丹佛大學進修回台後,認為台灣醫療雖已名列全球領先群,但與其他產業的跨域合作仍有不足,導致部分臨床需求未被滿足,這些需求可以透過快速原型製作和新技術的開發來解決,從而提升醫療服務的品質和效率,因此陳廷軒與林至芃決定創立公司,聚焦於特定用途拋棄式內視鏡,解決傳統內視鏡的諸多使用痛點,滿足醫療場域的少數臨床需求。

陳廷軒指出,傳統內視鏡再處理的使用手冊超過100頁,內含150多個步驟,由於程序過於複雜,導致醫療現場清潔過程中,有高達45%的關鍵步驟被跳過,尤其是管材工作通道的清潔和強力空氣乾燥步驟,執行時間常常不足標準的50%。此外,傳統內視鏡的維護成本高昂、勞力密集,且容易因清潔不完全,以致再使用的交叉感染風險大增,大量時間消毒和準備工作,也限制了病患流通量,影響醫院的營運效率。

傳統內視鏡的種種限制,讓拋棄型內視鏡市場大開,近幾年FDA也陸續通過相關產品提案,積極推廣可拋棄式內視鏡。相較於歷史長久的傳統內視鏡,拋棄型內視鏡仍處於發展初期,市場上的產品仍以使用量偏大的類型居多,特定需求尚未被滿足,因此安德斯決定先從氣切、新生兒與軟式輸尿管著手,推出三款解決方案。

安德斯三款拋棄式內視鏡 滿足臨床現場需求

林至芃提到,傳統氣切手術需配置兩組醫事人員,一組觀看支氣管內視鏡、一組執行氣切手術,執行過程因無法看到前端氣管影像偶有意外。過往氣切套管本身並沒有配置影像系統,醫師只能憑手感與經驗插管,安德斯醫學的氣切影像套管提供全球首創的氣切套管前端直視影像,可避免併發症以及誤入假腔(False Lumen),提高氣切管置入手術效率和患者安全,此產品已獲得第20屆國家新創獎。新生兒呼吸道影像通常採微型化設計,由於準確性對新生兒呼吸道護理而言至關重要,此款產品的引導系統,可協助臨床醫師精準識別嬰幼兒的細膩氣道,順利辨識氣道狀態,有效降低缺氧與併發症的風險。軟式輸尿管鏡則可透過微型化影像模組和先進的套管材料打造出可視化,藉此降低感染和交叉污染的機率,是雷射碎石手術清除結石微創的新選擇。

林至芃指出,安德斯醫學產品的競爭優勢可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該公司透過20至30位臨床醫師的深入訪談與反饋,確保產品設計符合臨床需求,其直覺易用的介面和結構設計,可讓使用者無需經過複雜的學習曲線即可操作,對施作者而言極為便利,此外數位影像和導航功能,也可提高導航精度並優化操作流程,因而獲得醫療人員認同及正面評價。

其次是工程團隊擁有超過十年的內視鏡開發經驗,並融合高畫質微型CMOS影像醫材、色彩校準和矽膠內視鏡醫療管等專利設計,從而提升產品的效能和可靠性。第三是安德斯醫學在微型化前端鏡頭模組及管材製程已掌握關鍵製程能力,產品品質與效能可完全掌控,成本則在深度垂直整合產業鏈下,得以大幅降低。

目前安德斯醫學已著手申請美國FDA,預計2024年底取得認證、2025年正式上市,公司正按計畫目標逐步前進,陳廷軒指出,安德斯醫學的產品計畫得以順利推動,除了團隊努力外,產官學研界持續優化台灣新創環境的政策也是重要助力。林至芃坦言,以往醫師或學者涉足新創領域被視為不切實際,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台灣新創氛圍特別是醫療領域,在過去十年間有明顯變化,科技部和經濟部推出的多項專案計畫,營造出吸引願意投身新創事業者的環境,有效加速新創企業發展。對於未來,安德斯醫學已設定不同階段目標,將持續發展更多特定領域專用的影像醫療產品,協助醫療機構打造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體驗。

本文原刊載於TTA雜誌2024年5月號,更多新創團隊故事歡迎至TTA雜誌瀏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