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PC大戰壓軸還沒到?  英特爾、聯發科殺手級產品2025登場 智慧應用 影音
TIS 2024
四零四科技

AI PC大戰壓軸還沒到?  英特爾、聯發科殺手級產品2025登場

  • 陳玉娟台北

微軟首發Copilot+ PC的氣勢,撼動英特爾平台龍頭地位。李建樑攝
微軟首發Copilot+ PC的氣勢,撼動英特爾平台龍頭地位。李建樑攝

高通(Qualcomm)近期推出Snapdragon X Elite, NPU提供40 TOPS的運算效能,號稱為首款符合微軟定義的「AI PC」AI算力需求的處理器,執行長Cristiano Amon也親自來台展現與微軟(Microsoft)合作首發Copilot+ PC的氣勢,外界認為將撼動英特爾(Intel)平台龍頭地位。

然PC供應鏈表示,現在只是AI PC熱身賽,2025年英特爾將端出台積電N3E製程加持、效能、規格大幅強化的Arrow Lake處理器,以及取得NVIDIA AI GPU護體的聯發科平台,才是真正的AI PC好戲上場。

捲土重來的Arm架構大軍,由高通搶先發布Snapdragon X Elite處理器平台,訴求NPU算力為目前唯一符合微軟定義的AI處理器,華碩、宏碁等多家NB品牌業者同步推出,搭載內建NPU的Snapdragon X Elite與最新Copilot+的PC機種。

然x86雙雄也不甘示弱,雙雙公布最新AI PC平台。英特爾下半年推出Lunar Lake處理器,NPU提升至40TOPS;超微(AMD)代號Strix Point的Ryzen AI處理器,NPU效能最高更達50TOPS。

PC供應鏈表示,儘管英特爾失去大客戶蘋果(Apple),仍是全球NB平台市佔龍頭,扣除蘋果,Arm架構的高通與聯發科近年也只能在平價Chromebook領域略有表現。

近年蘋果投入自研晶片收效激勵,及微軟背後支持下,高通、聯發科再度搶進主流NB平台市場,並先由高通打頭陣,接下來則在微軟與高通Windows On Arm(WoA)獨家協議於2024年底到期後,聯發科也將加入戰局。

此次高通再起,直接跳級鎖定AI PC戰場,雙A等品牌願意站台相挺的原因有二:首先希望能削減英特爾在PC產業話語權,另一就是來自高通在行銷等各方面助攻,讓生產與銷售成本不斷上升的品牌業者不無小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通挑戰英特爾、超微的AI PC戲碼只是暖身而已,對於企業、一般消費者而言,仍在等待AI應用最佳化,加上高通機種價格並不低,相容性也未能保證趕上x86平台,因此,AI PC戰局正式開打時間點應會落在2025年。

英特爾代號Lunar Lake的CPU運算塊首度採用台積電N3E製程,效能、良率、出貨大幅改善外,年底登場的Arrow Lake系列也都是與台積電合作,領先同樣在台積電投片的高通、超微,搶先進入3奈米世代,終於擺脫製程延宕多年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也首度大方回應與台積電的合作,也宣示著英特爾放下身段,準備再起的決心。

面對對手群挑戰,Pat Gelsinger回應表示,英特爾的優勢在於擁有多年累積的完整生態系,與台積電合作,現階段對英特爾是最好的選擇。

供應鏈表示,與自家晶圓製造事業切割,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將令英特爾發展更為輕盈,英特爾多年累積的技術設計、通路行銷,及生態系實力不容小覷。

另一方面,AI PC另一最強挑戰者就是聯發科,助攻手就是NVIDIA,雙方從車用、手機合作,接下來在WOA平台進行CPU、GPU整合與AI效能提升,聯發科可望由入門級Chromebook領域,直接跳級進階至中高階AI PC戰場。

供應鏈認為,x86與Arm雙方對陣將是2025年AI PC重要大戲,而甫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蘋果,將逐步導入iPhone、iPad 和Mac系列,其中,連2年出貨量大減的MacBook系列,可望迎來新一波換機潮,屆時也將令英特爾及聯發科、高通承壓。


責任編輯:朱原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