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中國設備業呈兩極化 誰搭上「本土替代」順風車?| 簡立峰:台廠要用AI做全球佈局
早安。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斷喊話要對半導體課關稅,但迄今仍未正式宣布。總統賴清德接受《日經新聞》專訪表示,台積電基於顧客要求,已承諾要去美國投資,相信台積電的產業鏈也會跟著過去,這些都是具體的行動,與關稅無關;如果美國對台灣採取《232條款》措施,對晶片或相關產業課徵關稅的話,反而不利台灣半導體產業或資通訊產業到美國投資。
中國繼稱霸LCD面板後,也開始加速挺進OLED領域。日前中國政府推動的「舊換新」政策,促使手機市場活絡,當地手機品牌積極布局折疊式手機,同步加快OLED面板崛起步伐。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儘管2025年上海國際車展已落幕,然車展效應仍持續顯現。
同時,伴隨著中國政府以舊換新補貼提早啟動、車展與促銷活動交錯發酵,中國2025年4月乘用車零售銷量衝上181萬輛,創歷年同期次高紀錄,終端市場呈現價格壓力趨緩,其中,碳化矽(SiC)加速滲透從旗艦車款到大眾車型,涵蓋純電到混合,儘管SiC應用續擴大,市場壓力卻未降溫。
台灣的「人工智慧基本法」推動立法過程一波三折,時程不斷延宕,目前政策面充滿高度不確定性。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13日出席公開活動演講時強調,AI趕上人類的智力,數發部有五大政策工具可以因應AI時代的到來。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創新經濟顧問簡立峰則說,如果企業沒有使用AI做決策,恐怕沒人相信這家公司能進擠進全球前500大,而台廠用AI做全球佈局的時刻也已經來臨。
中國半導體設備業者受惠「本土替代」採購,最新2025年第1季財報成績單,多數廠家呈現營收成長、但獲利兩極分化的態勢。
綜合中媒中國電子報、科創板日報等報導,科創板半導體設備業者共12家業者中,1Q25有11家呈現營收增加,其中有9家年增率超過25%,呈現逐步加速趨勢。
在中美貿易戰中,美方施力的重點在於箝制中國高科技的發展的進程,特別是半導體、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而前二者息息相關。
在半導體方面,美國的管制近乎遍及全產業鏈,從設計工具(EDA)、產品、製程設備乃於材料的禁運,中國自然是以國產替代以提高自給率,這也是涵蓋全產業鏈的回應。
隨著中美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新一輪會談落幕,北京與華府對於首輪成果皆表達正面態度。
中國方面以「好飯不嫌晚」形容雙方進展,外界也對此番中美貿易戰氣氛終獲和緩,全球產業供應鏈好似也暫鬆了一口氣。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