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圓代工大亂鬥 「掌舵者們」實力比顯赫
隨著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多國皆體認到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紛加速推動晶片自主大計,美國、日本更是力圖重返半導體製造榮耀,兩大國皆找來台積電助攻,同時不忘全力扶植本土晶圓廠。
而值得關注的是,「誰來掌舵?」半導體風雲錄當中,領軍作戰的主帥與大將,成為各界焦點。
晶圓代工業者表示,目前產業已形成擁有近7成市佔的台積電與「非台積」陣營。
另包括新加坡、印度、泰國與中東國家等,也都想擁有或擴大半導體本土產能。然而,為了強化戰力,除抄捷徑尋求大廠助陣外,也重金力邀產業界的資深大老坐鎮。
近期包括英特爾(Intel)懸缺多時的執行長大位,由陳立武接下。印度塔塔集團旗下的塔塔半導體事業,也找來格羅方德(GF)全球晶圓廠營運資深副總裁兼總經理KC Ang掌舵。
而日本Rapidus的成立,也是受到政府與企業全力支援,社長為曾任威騰電子(WD)日本社長的小池淳義。會長來頭更大,為日本半導體設備大廠東京威力科創(TEL)前社長東哲郎擔任。
全球多國大力推動半導體製造供應鏈在地化政策,以大國優勢與補貼條件,吸引各領域大廠前往投資設廠。然而,晶圓代工競局底定,台積電拿下大宗利潤,聯電、世界先進也只能維持基本獲利,中國大陸中芯、華虹等業者扣除政府補助,獲利表現並不佳。
而力積電,以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更是苦陷虧損,既有戰況幾已是「生存戰」,欲從無到有建置晶圓廠與完整半導體聚落,更是艱難。
但儘管如此,也未能改變世界多國希望達到的本土半導體製造技術與產能目標。
除了美國、日本與德國「抄捷徑」找來台積建廠助攻外,美日兩國對於自家本土晶圓廠亦全力相挺。
其中,市場即不斷傳出,美國力圖要求台積電與英特爾進一步合作。不過,英特爾仍相當有底氣,目前立場仍維持自立自強,重金找來在半導體和軟體領域擁有多年經驗的陳立武接下執行長大位。
陳立武曾任益華電腦(Cadence)執行長,任內不僅實現轉型大計,更推升營收大增與市場價值飆升。
而最受關注的部分,在創投界名氣相當大,於1987年共同創辦創投公司Walden Catalyst Ventures,並擔任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董事長,投資眼光精準。
而日本也力圖重返半導製造榮耀,Rapidus由豐田(Toyota)、Sony、NTT、NEC、軟銀(SoftBank)、Denso、Kioxia、三菱UFJ等8家日本企業共同出資設立,日本政府也大撒銀彈力挺。
目前2奈米已進入試產,預計2027年量產,雖然不少半導體供應鏈看衰Rapidus,但也有業者認為Rapidus員工、管理層都集結各路好手,實力不容小覷。
印度塔塔集團在政府支持下,也投入半導體晶圓廠建置,預計2026年完成12吋晶圓廠的建設並投入量產,此大計由力積電助力建置,並移轉成熟製程技術以及培訓印度員工,首座晶圓廠總投資額達110億美元、月產能5萬片。
而值得注意的是,塔塔電子近期也宣布由KC Ang接下塔塔半導體製造公司總裁。KC Ang曾任職特許半導體,現為GF全球晶圓廠營運資深副總裁,亦是SEMI東南亞區域顧問主席和新加坡半導體產業協會董事會顧問。
另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眾廠想方設法重金找來半導體大咖指揮坐鎮,GF先前反而找來Tim Breen接替Tom Caulfield,成為新任執行長。
Breen曾在阿布達比的主權財富基金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擔任高層職位,而此基金為GF的最大股東,此人事令,也令市場高度關注GF是否如傳言所說的「有意求售」。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