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專訪公關教母丁菱娟
《勇敘時光》節目我邀好友丁菱娟,分享她的人生經驗。丁菱娟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發掘自己獨特的優勢,第二個階段創業,現在進入第三個人生,她想做什麼呢?1980年代中期,台灣電腦業剛剛起飛時,丁菱娟投入宏碁門下,從產品展示、行銷企劃樣樣都做,學會在科技業生存的基本技巧,也感恩上市的宏碁給了她第一桶金。之後加入精英電腦,做的也是企劃工作。1992年時,拿著僅有的積蓄去唸書,不為別的,就為了圓一個夢。返台之後,決定以自己的專長創業。她是台灣第一家科技公關顧問公司的創辦人,她知道跨國公司的需求,而傳統的公關公司對於科技業的理解不足,這是她的機會,也符合她的專長。之後,奧美公關基於擴張台灣科技領域市場影響力,購併丁菱娟創辦的「二十一世紀公關顧問公司」,改名「世紀奧美公關顧問公司」,她在擔任幾年董事長後功成身退。已經擁有豐富人脈與經驗的丁菱娟,選擇AAMA等公益服務事業之外,又創辦了「影響力品牌學院」,專門針對台灣的中小企業傳遞公關專業知識,並分享創業心得。錄影之前,我傳了個短訊給他,我說我們兩人有30年的交情,如果唇槍舌戰,容易針鋒相對,不如正面思考,談談對方的優點。我說,「氣度」、「美麗」、「裝笨」是丁菱娟的三個優點。好友們都叫丁菱娟是「丁丁」,丁丁從不與人計較,是朋友圈子裡的開心果,怎麼嘲弄她都可以,只要在最後說:「妳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女人」,她就會盡釋前嫌,不會記仇。好人緣是公關事業最重要的成功關鍵因素,她做到了,而且是在大家都沒注意的時候,成為第一家橫跨科技與公關領域的成功創業家。事後觀察,丁菱娟「裝笨」的本事,也是她成功的關鍵之一。犀利,聰明外露容易招嫉,這是公關事業的大忌。對於未來,我們都明白,時代的幸運兒就像中了樂透的人一樣,面對社會要正面思考,商機來自多變的時代與技術背景,每一次都是挑戰,但每一次變革也都是機會。年輕人不用自怨自艾,時代不同,機會也不同,各自善用自己的專長,自然可以找到生存的空間。
2023/1/10
《AI世代與我們的未來》讀後感(2)
人類透過理性的辯證,建構一個相互約束的國際秩序與公平交易法則來避免低層次的鬥毆,甚至戰爭,但這個功效時好時壞。知識、資訊要有用,總是要在文化與歷史的框架中取得論證過的理解。數位世界的人們缺乏耐心,智慧的價值來自認同,而不是內省。理性是最重要的元素,過去歷史、語文、距離都會限制我們的想像空間,但現在有了網路與人工智慧,人與智慧之間的距離正在縮短,我們必須對未來世界抱持樂觀的態度。圖靈之後專業用途的人工智慧在學習人類經驗的過程中更有效。例如,將人工智慧用在自駕車、智慧工廠的機器手臂或者無人機上,成為無人機的副駕駛或正駕駛,在高速公路並不複雜的車況中,替我們執行長途駕駛的工作,可能比人類更安全。然而人文素養越高的人,對文化的敏感度越高,因此自動翻譯的經驗,可能是美好的效率與文化交流,但也可能是模仿政府、刻意導引風向的網軍,真假虛實之間出現很多爭議。民主國家可能要面對極權國家集合全國之力發展監控系統、國防戰力的威脅。至此,我們不得不重新定義人類與人工智慧之間的關係。人工智慧到底是伙伴,還是可以全權處理、判斷、分配資源的代理人?人類要的是效率,還是自己的尊嚴?從工業時代以後,「效率」一直是我們生活上的誘惑,甚至是難以避免的誘惑,人的「尊嚴」則生存在隱諱幽暗的角落。直到近代我們才有福利保險的觀念,藉以保障弱勢,建構人類社會最恰當的互動關係。但這些關係顯然因為人工智慧必須面對新的挑戰,從個人的體驗,大到國家安全、競爭力的對比,我們確實面對一個從文藝復興以來,一次新的啟蒙運動。好的作者總是可以啟迪心靈,改善思考的方法,而不是鉅細靡遺的告訴你每件事的細節,又缺乏說服力的論述。理解人工智慧與每平方毫米有幾個電晶體一樣的困難,但我們卻必須找到解讀這些尖端科技的奧妙之處,並提出對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中國的半導體能否彎道超車呢,也許能與美國競爭的人工智慧是解決方案,那麼台灣的人工智慧發展模式,是要專注「專業領域」的人工智慧,還是「通用型人工智慧」。從傳統的觀念來看,「通用」好像比較沒用,要追逐特定領域專家的能力,其實在人工智慧的應用上反倒比較容易,「通用」的困難在於過去學習經驗有限。其次,如何發展出便宜有效的運算能力,也是另一瓶頸,如果十年之內,數據運算用掉我們20%的能源電力時,在能源有限、溫室效應的壓力下,我們將會面對很大的困難。防守型 vs. 攻擊型人工智慧無所不在,也跳脫傳統的框架,我完全贊同台灣應該有個數位發展部,但這屬於「防守型」的系統,與經濟部外向發展「攻擊型」的產業結構截然不同。當人工智慧出現軍民兩用時,越先進的數位社會,就可能出現更多的漏洞,管理這些漏洞的人需要有更宏觀的眼界,在制訂管理規範時不會有太大的失誤。至於「攻擊型」的科技產業發展目標,更是台灣生存與差異化的命脈,看起來很笨,但實際上卻無可替代。 
2023/1/9
《AI世代與我們的未來》讀後感(1)
人類嘗試以電腦取代人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直到最近幾年,在網路平台的支撐下,大數據、機器學習、專用/泛用人工智慧(AI)概念趨於成熟,AI不再遙不可及,甚至是很多國家戰略型的發展計畫。但成功的人工智慧新創案例,多數來自美中兩國,對於台灣這樣的國家及使用者觀念下,如何正確地認識AI,反倒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如果把人工智慧當成搜尋資料的工具,那就太偏頗、狹隘了,《AI世代與我們的未來》這本書,從神學、文藝復興、現代科學一脈相承積累的哲學思考能力做出最恰當的解釋,並引領我們面對未來的世界。從神學到文藝復興走向AI之路在一神教的教義之下,大家都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神的旨意,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不該脫離神的教誨。但經過文藝復興的階段,大航海時代開拓了歐洲人的視野,知道東方的中國、拉丁美洲各自存在不同的宗教、價值觀。過去以神學為核心的思考體系受到挑戰,但那也只是歷史上人類進化、演化的過程而已。新教徒從科學的論證鼓勵獨立思考,但世間萬物仍然受到本身條件的限制,例如檢測設備在不同的溫度、精確度底下,仍會有偏離或使用者本身知識的極限,讓我們在追求真理時,仍會面臨很大的侷限。這本書告訴我們,人工智慧經過學習之後,可以跳脫時間、歷史經驗,提供最好的驗證,這也讓我想到元宇宙等更多相關技術的進化,將帶給人類的衝擊。在伯拉圖的《理想國》中,將知識視為核心,但也把人類當成關在山洞裡的囚犯,看到一點點岩璧上投射出的陽光,以為那就是真理。人類不瞭解的,都是神的領域,先認識上帝,再認識世界,人類必須透過神才能理解世界。但在中古時期,人們透過神職人員才能解讀神的旨意,違背神職人員就是違背神,甚至會遭遇被懲罰或迫害的下場。但印刷術的發明改變了這件事,神的旨意不再需要經過神職人員,很多人在自己專精的領域都具備挑戰神職人員的能力。從此獨立思考、專業知識變成很多人追求的目標,而透過詩歌、美術、建築等不同的媒介,表達自己的哲學觀點成為顯學,人文主義成為這個時代新的指導原則。培養社會大眾的閱讀、學習的精神,都是這個時代背景的產物,地理、生物的探索,也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這個階段,人類在科學、數學等很多領域都有驚人的發現,但也面對「哲學」思考能力的極限,所有的靈魂面對問題要有辨識、思考的能力,一個想法連結下一個想法,相互印證才能找到接近真理的事實,這就是學習。真相不是來自物質的堆積,而是心靈的感知,理性最艱難的任務就是認識自我。我們無法精確地掌握每件事的真偽,也難以在變動性的環境中掌握最佳時機。在最短的時間,繁多的資訊中,找出思考的脈絡與捷徑,而這可能是人工智慧最大的價值。透過人工智慧取得最大的感知能力,新的時代、新的工具上場了,我們不可對人工智慧一無所知!
2023/1/6
新年新希望:不用印鈔機,也能印出鈔票嗎?
聽說近30年台灣最賺錢的媒體,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2008年金融海嘯以前的週刊雜誌。但我認為金融海嘯不見得是分水嶺,而是智慧型手機的問世才是改變媒體生態的關鍵。聽說當時最賺錢的週刊一年可以賺到新台幣3億~4億元,發行量動輒10萬~12萬份的雜誌,續訂率超過8成,加上企業忙著上市、募資,會寫故事的媒體,搶得到發行量就是獲利的保證,印週刊跟印鈔票差不多,這是一位媒體業前輩告訴我的故事!但經過十幾年的演化,智慧型手機出現以後,雙向的數據流通模式改變了我們的閱讀、視聽行為,媒體開始必須付費給社群通路,否則極少讀者會到媒體網站閱讀資料,更多網紅、企業經營的自媒體也分流很多讀者。如果內容大同小異,如何期待讀者、觀眾把關注度放在傳統紙媒上呢?此外,傳統紙本面對的挑戰不僅是網路的威脅,紙張、人事、發行費用暴漲,印一本賠一本,反倒成為媒體業極大的挑戰。創業之初,正好是週刊的黃金時代,我知道玩不過媒體業的前輩,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找到獨特的商機。從第一年開始,我們就將所有的資料數據化,結合新聞的速度與研究報告的深度,打造一個不同的資料庫,並且透過會員服務機制,長期服務電子業的客戶。深度、長期的耕耘,DIGITIMES的客戶已經擴張到金融與校園、研究機構,我們比一般會員客戶更瞭解產業資訊的服務模式,在電子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現在就算不用印鈔機也能印出「少許」的鈔票。很多人問我,電子時報發行量多少?我說這個重要嗎?如果傳統的發行收入不到整個公司營收的3%,您覺得DIGITIMES還算是媒體業嗎?我常說電子時報是「產業講義」,我追求的不是發行量,而是專業。高所得、高教育水平讀者每天5~10分鐘瀏覽一下,大致知道產業變化便可,需要專業資訊時,到我們的網站找。我們的工作是讓大家很容易自己找,提供可以下載的研究報告。我們是封閉型、收費網站,網頁流量都是獨有的,這是Google與Facebook之外的網路淨土,不僅可以創造網路行銷收入,甚至可以細膩分辨讀者比較專注半導體,還是在探索車用電子的商機?這些學有專長的讀者,同時也對特定的科技保持關心。例如,關注低軌道衛星、東協南亞的工廠、伺服器長短料,或者車用半導體商機的讀者,也會成為我們這類型專業研討會最穩定的聽眾來源。DIGITIMES一年能舉辦很多場專業研討會,關鍵在於我們的讀者是「兼具專業與多元」的雙重特性。他們關注整個電子業的發展,但也對於未來專業技術的演化非常關切。公司賺錢重要嗎?當然重要,因為這樣才能以優渥的薪資,找到最好的員工。我們的營收佔電子業比重微不足道,也沒有人在意,但台灣電子業是我們成長的基礎,所以我也說,「台灣電子業的繁榮是DIGITIMES員工的共同責任」。
2023/1/5
是誰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在MOD上經常可以看到兩部中國中央電視台拍攝的影集,一部是《日出之食》,另一部是《航拍中國》。《日出之食》介紹的是中國各地的早餐美食,而《航拍中國》是以中國各省為單位,透過空拍機抓取最美麗的鳥瞰景色。黃河出海口是個泥灘地,尋常人難以接近,而遼河出海口的蘆葦蕩,人跡罕至,也是許多候鳥的棲息地,更因為土地酸鹼值不同而形成紅沼澤。紅色的沼澤將大地染了個絳紅,這裡屬於遼寧營口,而營口也是我國中歷史老師的故鄉,他老了,是落葉歸根,還是以台灣這個異鄉為家鄉呢?《日出之食》從北京人炒肝、豆汁,山東人的油條、包子,談到雲南人的米線、河北人的驢肉火燒。中國人愛吃,吃過早餐後渾身舒暢的感覺大致一樣,但這個節目的製作,從用詞遣字就已經感覺到不是隨興粗製濫造的作品。至於《航拍中國》從大興安嶺拍到黑龍江出海口,這裡是大米的產地,也讓我們從湖南的張家界、鳳凰古城之外,一覽八百里洞庭。我曾從長沙往北到岳陽看洞庭湖,然後往西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再搭車前往永州、桂林,回程路過衡陽,知道那兒有座落雁峰,聽說北方來的雁鴉到這裡就不往南飛了。這是我從劉兆玄的武俠小說《王道劍》中看到的,而這裡也是龍應台父親的故鄉,離毛澤東出生的韶山衝不遠。我走過中國上百個城市,也讀過很多描述新舊中國的書,但從書裡領略內容,自己走過,再利用空拍機回顧一次,確實是個不錯的經驗。湖南稱為瀟湘大地,60%的湖南人就活在瀟水、湘江流域上,台灣人對於這裡發生過的戰爭,或者影響近代中國深遠的湘軍又有多少理解呢?如果落腳北京,我會穿越燕山,往壩上草原的方向去看看內蒙的草原,然後在大同看看1,500多年的雲崗石窟,想像2,000多年前漢高祖被匈奴圍困於平城白登山的故事場景。沿著黃土高原邊上再往來南是雁門關、太原、平遙古城、祁縣的喬家大院。沒去過北方,沒看過黃土高原,不會知道陝北為何養出了蘇維埃政權。在中國旅行時,印象最深刻的是藏區的稻城亞丁。那兒海拔超過4,000米,最高點的卡子拉山高達4,716米,那是我最接近上帝的一次高山經驗。這兩部影集,沒有太多統戰的語彙,倒是製作單位遊戲於中國文字之美,在帶領觀眾穿梭美景時也多了不少樂趣。市場不夠大,台灣的製作單位出不了好價錢、高成本,讓人嘗試更高難度、更精美的影片。如果台灣要拍出這樣的影片,能找到好題材嗎?不難;也許是水果、蔬菜,山巔水涯的精品農作,也許是各地市場裡的隱藏版美食,但好的題材不可能用將就的成本,要求製作單位做出好節目。台灣不缺錢,缺的是花錢的智慧,我們願意花點錢,還是存起來,或者發給老百姓更多的消費券呢?
2023/1/4
新聞很多是假的,小說、連續劇才是真的!
大家都在談PR的時候,新聞作業深受企業運作的干擾,組織化的網軍、自媒體,改變了媒體的生態,各種似是而非,被人工智慧調校過的新聞,或者來自民主國家與極權政府的內容、屬性也有很大的差異。人文素養成為分辨是非的基礎,但我們怎能期待社會上每個人都能格物致知,明辨是非呢?新聞很多是假的,刻意操作的,傳統上我們基於新聞自由的原則不能干涉,但我深信長期經營品牌、品質的媒體,終究有一天會成為獨立於網路平台之外的強大力量。歐美頂尖的媒體機構已經能以全球市場為基礎,布局長期收費的機制,但中小型的國家該如何因應呢?一旦媒體市場被網路平台控制,缺衣少糧的媒體還能存活嗎?願意以媒體為志業的年輕人,還有機會挑戰第四權的制高點,成為影響社會的關鍵力量嗎?一旦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沒有自主能力的媒體,將會是另一個國安問題。我曾經讀過一本小說,場景描述的是1920年代的湖南鄉下,民不聊生的社會底層群眾,組織了一個攻打縣城的隊伍。從人數規模、使用的武器、官方應對的方案,可以想像100年前的中國是如何不堪,這只是民眾在面對旱澇時,為了求生存而不擇手段的場景,讓我想到官逼民反的現實。《花園口》這本小說與《1942》這部電影,描述的都是河南人在中日戰爭時的困境。《花園口》講述日軍侵華時,國軍部隊為了延緩日軍搶攻武漢(中國工業中心)的時機,決定在鄭州附近的花園口炸堤,讓黃河水成為阻撓日軍機械化部隊進襲的時機。這個舉措確實有效,但卻是上百萬河南百姓用性命換來的。在《1942》電影中,老牌演員陳寶國飾演的地主,好不容易用獨輪車推著積攢的糧食要到陝西避難,但一路上他與覬覦糧食的飢民如何爾虞我詐,也成為那個時代最真實的記憶。我還記得有一幕是為了搶糧食,有人被倒栽蔥送進了熱鍋裡。人如螻蟻是戰爭中常見的影像,我們想盡辦法希望用各種規範規避戰爭,但顯然成效時好時壞!最近中國還有部《縣委大院》的連續劇正在熱播中,我沒有追劇的習慣,但這部連續劇前幾集,描述中國基層政府如何面對動遷、地方政府如何開會、書記與縣長的相對地位等都有明確的影像,所以我說這些都是真的。至於共產黨的地方領導們如何領導群眾,《縣委大院》裡的故事真真假假,在中國,共產黨說了算,那就請大家各自評論吧!
2023/1/3
台韓貿易數據背後的產業密碼
半個世紀以來,台韓亦步亦趨,從製鞋、成衣、冰箱、電視,一路打到電腦、手機、半導體。1990年代,台灣在電腦為主的產業中取得領先,台灣人很驕傲地說:「台灣人打得你死我活,躺在地上的是韓國人」。到了手機時代,南韓以CDMA通訊的宗主國為定位,結合高通(Qualcomm),將國內市場打造成全球最先進的應用場域,順勢帶動文創、網路產業的發展,南韓擁有的獨角獸企業,讓台灣人口水流了滿地,但也無力回應。至於眾所矚目的半導體,台灣專注IC設計與晶圓代工,南韓在記憶體上取得明顯的優勢,台韓各有一片天,但在設備、材料工業上也缺乏足夠的自主能力。隨著產業進化到物聯網、電動車,台韓在競爭的同時,出現更多合作商機,而這些產業演化,在兩國的進出口資料中,也可以推演出產業發展的密碼。從2022年前11個月的貿易統計資料推估,台灣電子電機產品在2022全年貿易順差大約1,300億美元,南韓可能落在800億美元左右。其中,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順差會超過900億美元,南韓則是600億美元左右。對照電子電機產品的貿易數據,可以看出台灣非電子業的順差貢獻還有400億美元,但南韓僅有200億美元。台灣不僅在規模上超越南韓,貿易品質、多元性也優於南韓。南韓仰賴大企業的產經結構,在突破關鍵技術、進行長期投資上更有優勢,但面對多元商機時,就經常捉襟見肘,一旦出現台積電這種重量級的大猩猩,又能獲得高毛利,進行長期投資時,南韓企業就難以因應了。事實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inics)、台積電路數接近,就算一、兩個客戶被三星搶走,也不會改變產業的經營格局。供應鏈高峰已過,2023年景氣不會在第1季回升的大環境下,南韓半導體獲利不會有太大的意外,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南韓半導體產業的順差貢獻,南韓一年逆差超過1,000億美元。如果台海生波,以台系大廠為主的供應鏈無法穩定運作,動輒2,000億~3,000億美元營運資金怎可能安然無恙?台灣人可能有「破罐破摔」的打算,但就算南韓人高嘆「池魚之殃」,恐怕也難逃戰火或經濟崩盤的威脅,一旦國際秩序重組時,南韓會是贏家嗎?南韓、台灣垮台,日本可以安然無恙,印度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嗎?不可能,如果全球經濟從東亞三國開始崩盤,南亞、非洲的窮人可能因為通膨、經濟蕭條連買糧食的錢都沒有,那麼這個現代化的世界要如何運作?台灣是全球穩定的基礎,就像「定錨」的效益一樣,別以為這個世界與我們無關,台灣活著,世界安定;台灣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麼這個世界也將走入另外一種運作型態。如果三星晶圓代工(Samsung Foundry)的獲利超過記憶體,而這個部門又被台積電壓著打,那麼三星的風險,甚至南韓的風險就浮現了!
2022/12/30
台美政府施政的學習曲線
受邀到東南亞影響力聯盟講課,我談到台美政府針對半導體業策略方針與學習曲線的不同。3年前,美中之間的勃谿初起,川普改變了雙邊關係,美方開始針對以半導體產業為主軸的科技產業,實施各種禁令與制裁措施。從2018年開始,我陸續出版了《巧借東風》、《科技島鏈》、《斷鏈之後》、《東方之盾》與《矽島的危與機》等五本討論科技產業與地緣政治的關係。每寫一本書,脫一層皮,但也更深入去思考美中台之間的科技產業關係。在業界朋友推薦下,除了原本熟識的政府官員之外,疫情期間美方也多次詢問美台間的產業關係,甚至在2022年11月受邀到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講解美台半導體產業的關係。在多次的對話中,慢慢感覺到美方對於半導體相關議題愈來愈深入,甚至在2022年間直指核心,除了限制最先進的科技輸往中國,更限制美籍華人為中國工作,對嚮往美式生活,卻又挑戰美國國家戰略的科技專家實施各項禁令。很多人「知難而退」,以華為、中芯、長江存儲為核心的科技大廠面對很大的困難。面對美方的禁令,中國還沒有退卻的跡象,試圖從新材料、第三類半導體、人工智慧、電動車等多個有希望的科技領域找到突破口,中國的戰略也是精雕細琢,而美國的國家戰略與戰術的鋪陳,更是讓我們「開了眼界」。3年前,初聞煙硝味時,台灣產業界領袖推薦美方「專家」來訪,那時他們提的問題都是不著邊際的大問題,我還嘲弄美國人是「沒看過豬走路,也不知道豬怎麼殺的」。但美方的戰略清晰,就是要知道如何回應中國的威脅,他們不斷的詢問、修正,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會如何出招,這種戰術模糊、戰略清晰之間的拿捏,顯示了美國政府與官員的成熟。相較之下,台灣是半導體業的重鎮,半導體產業對GDP的貢獻值約13%,政府當然關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專業的政府官員對於半導體並不陌生。只是產業技術,國際形勢多變,不斷的接觸新科技、新資訊,修正國家戰略是政府的職責,17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的演講,50位與會人員中,沒看到任何當朝大員參加。這些專業活動不僅僅是經濟部、國科會、數位發展部的官員應該參加,國發會、財政部、央行,甚至外交部該置身事外嗎?科技、經貿外交只能閉門造車嗎?高層沒有聽課、學習的氛圍,幹部們會當一回事嗎?日積月累,台灣戰略上的優勢,因為戰術推進的付之闕如,戰略優勢逐步消失,我們能無感嗎?講完課時,有位在底下聽課的前政府次長前來致意,並致歉。他說,我們辜負大家的期望。是的,我很不滿意!
2022/12/29
談談「傳統產業」
夜裡出門散步運動,回程九點左右經過合江街夜市,看到一個年輕的師傅大刀一揮,鱈場蟹就四分五裂,鱈場蟹價格並不便宜,聽說這一攤是名店,往裡頭看果真是高朋滿座。隔幾家店,寫著「越南美食」,女主人已經收攤,但很仔細地擦拭攤位,這些人都是以簡單的勞力、努力工作與最佳性價比來贏得自己的事業。傳產業者中,認真的人到處都是,也確實有很多高手,《隱形冠軍2.0》這本書談到台灣是亞太地區隱形冠軍最多的國家。也說德國、台灣最忌諱的就是來自中國的隱形冠軍,只要中國人學會了,全世界很少廠商可以比他們做得更便宜。但中國的新創企業真的只是以成本取勝嗎?不見得!我受邀參與阿里巴巴新創社群的活動,開始理解中國大型電商扮演的角色,他們幫國際化能力不足的廠商串連國際商機,甚至投資具有高潛力的新創公司,建立整個產業生態體系。台灣的新創圈也有類似的做法,但我還是相信不要學中國那一套,只要方法相近,台灣絕無成功的機會。台灣很多傳統產業在專業領域上具有獨到之處,家族傳承的關鍵技術與資本仍然可以在市場上呼風喚雨,但也有不少企業在傳到二代、三代後出現很多問題,我們有能力解決嗎?是用知識、商業模式解決問題,還是股權大的人說了算?讀書,不一定有用;但不讀書,一定難以觸類旁通。我在「老謝看世界」節目裡談到,有位從事傳統產業的企業家說,只要人民幣與台幣等值,他也可以接受兩岸在經濟上的統一。聽起來很勇敢,很商業,但實際上卻完全不可行,一旦台灣失去經濟的主體性,台灣與中國甘肅、寧夏不會有太大的不同。我看到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推廣「控股模式」,我們會認真去理解背後的價值嗎?下個月我接受已接任台灣上市櫃廠商聯誼會理事長黃偉祥的邀請,幫所有老闆上課,我談的是「黃金十年與完美風暴」,聽眾當中也會有很多人是傳統產業的經營者,我會認真、誠懇地提出我的看法。我想起二十幾年前施振榮曾經講過:「能用先進觀念管理公司的企業,都是高科技公司」,在網路時代,還有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之別嗎?真正競爭的關鍵可能是事業模式與數位資產。
2022/12/28
限制想像力的不僅僅是貧窮
我自己創業,看起來是傳統報紙的電子時報,卻有4分之3以上的收入,是數位化內容與網路行銷貢獻,我覺得DIGITIMES最強大的是事業經營模式與數位資產,但這些優勢能與其他機構相互拉抬,共創新價值嗎?最近在錄製《勇敘時光》節目時,與幾家新創公司有些接觸,與幾位創業家對談的過程中,也激盪出許多以往不曾有過的念頭。電競選手出身的Santiago,23歲那一年因為「年紀太大」,從智利國家隊中退伍,他不甘於專長被埋沒,也看到贊助世界電競大賽的廠商中有很多台商,但為什麼台灣人無法自己籌組一個生態系,在世界的電競領域中插旗呢?Santiago跟我說,滑鼠與選手的指幅、螢幕的反應速度關係密切,我也聽宏碁總經理黃資婷說過,電競選手用的椅子都可以量身定做,甚至標價上萬美元。其實,專業能力不足,才是限制我們想像力的關鍵。我想像「電競」是未來3D Internet與元宇宙(Metaverse)的前哨戰,電競選手要求的設備品質,是否就是未來元宇宙的雛形呢?台灣電競大廠能不能善用Santiago的專長,建構一個以硬體為中心的生態系。台灣硬體製造大廠的老闆很多是我多年好友,甚至是股東,我想像的是在台灣建立一個元宇宙的實驗室。第二個案例是解決員工報帳痛點的「虛擬信用卡」服務機制。這家企業原來從事線上旅遊服務,但創辦人Jerry說,在處理帳務時發現,勞資雙方對於報帳程序都很頭痛,他們與VISA合作發行虛擬信用卡,讓報帳的員工依據公司的規範、授權範圍填寫資料後,便可以立即獲得公司撥款。如此一來,對公司而言沒有閒置資金,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也會因為行政效率而提高。但這跟DIGITIMES有任何關係嗎?是的,DIGITIMES有1,000多家會員,這些會員廠商都是台灣頂尖大廠,透過我們的會員服務機制,可以縮短Jeff的行銷過程。對新創公司而言,最大的風險是「時間」,而利用DIGITIMES的通路,建立了團購與直銷的通路,而DIGITIMES也可以透過這個管道,創造會員體系新的附加價值,客戶、服務供應商與DIGITIMES三贏。第三家新創是跨國網路民宿登錄業者AsiaYo,創辦人鄭兆剛說,疫情三年,他強化防疫旅館、露營登錄事業,但只能勉強餬口,熬過疫情之後,AsiaYo成為最早返回崗位的網路民宿登錄網頁。DIGITIMES能與AsiaYo有更多合作嗎?全球標準的旅遊行程可能有200多種,台灣能克服語言障礙,自助旅遊的產業非電子莫屬,結合DIGITIMES的會員體系,也可以深度滲透電子業的社群。常有人說:「貧窮限制了人們的想像力」,但在新的時代,專業能力、數位資產才是侷限我們想像力的關鍵。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