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認證:硬體安全的流程與原則
在當今高度互聯的世界中,網路安全已成為一項關鍵議題,在硬體與嵌入式系統尤其重要。隨著網路攻擊鎖定韌體、供應鏈及實體元件,更須注重硬體層級的安全。網路安全認證則發揮了重要作用,提供標準化且可驗證的保障,確保產品符合嚴格的安全要求。這些認證能夠保護系統免受針對硬體、韌體及安全啟動流程漏洞的攻擊。
網路安全認證不僅僅是符合法規的門檻要求,更是建立科技產品信任的關鍵機制。隨著網路攻擊日益精密,汽車產業、工業物聯網 (IIoT) 與雲端運算等產業正積極尋求通過認證的安全解決方案來降低風險。
此外,歐盟的「網路韌性法案」(Cyber Resilience Act;CRA) 及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等監管機構強調遵循法規的必要性,使得網路安全認證成為產品進入市場、提升客戶信心與取得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
網路安全認證重要性
網路安全認證是對於保護數位基礎設施免受日新月異的網路威脅的重要一環。它涵蓋多個領域,包括嵌入式系統、雲端服務、工業自動化等,並確保以下項目:
可信度 (Trustworthiness):產品與系統經過驗證,確保能保護數據並維持運作完整性。法規遵循 (Compliance):符合國內及國際法規要求,例如「歐盟網路韌性法案」(CRA)、NIST 標準及 ISO/IEC 27001。市場准入 (Market Access):獲得認證的產品可進入具有嚴格安全要求的市場,提升競爭優勢。消費者信任 (Consumer Confidence):認證讓使用者對其技術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更具信心。
認證流程:網路安全認證流程包含多個階段,確保對產品的安全措施進行全面評估。此流程涉及開發商、測試實驗室與認證機構的合作。
準備階段:需求定義:開發商需確定適用的標準並定義產品需符合的安全要求。例如,智慧電網 (Smart Grid) 設備可能需遵循 Common Criteria Smart Grid Profile,提供完整的框架來評估電網元件的安全措施與恢復力。
此外,系統單晶片 (SoC) 供應商需符合 Protection Profile PP0117,以獲得安全子系統認證,確保安全啟動、外部非揮發性記憶體 (NVM) 保護及數據完整性等功能符合嚴格的網路安全標準。文件準備:撰寫完整的技術文件,詳細說明產品設計、安全措施及用途,包含產品生命周期文件,確保從開發、部署到終止使用的各個階段皆能維持安全性。
評估階段:1. 獨立測試:由合格實驗室進行漏洞分析、滲透測試及功能安全評估。2. 風險分析:根據預定標準,如 「通用準則 ISO/IEC 15408」,評估產品的潛在漏洞和威脅媒介。3. 製造流程稽核:可能需進行現場審查,以確保製造環境符合資安與品質管理要求,並驗證產品在生產、儲存與物流階段遵守安全協議。
認證階段:1. 審核與批准:認證機構審查評估結果,若產品符合標準則頒發認證證書。2. 標籤授予:獲得認證的產品可標示如EU Cybersecurity Certification Framework或US Cyber Trust Mark,表明其符合安全規範。
維護階段:1. 持續合規:獲得認證的產品需定期接受稽核和更新,以應對新興威脅並保持認證效力。2. 事件應對:製造商需報告回報漏洞並提供及時更新,以降低風險。
網路安全認證的基本原則
網路安全認證基於以下核心原則,以確保其有效性與可靠性。透明性:認證標準和流程對外公開,確保利害關係人了解。獨立性:測試和認證由第三方機構執行,確保結果公正客觀。適用性:針對特定產業(如汽車、醫療和電信)進行調整認證,以應對各領域的安全挑戰。可擴展性:認證框架可適應不同層級的安全需求,從基礎到高階皆可應用。
常見的認證框架範例
共同準則 (Common Criteria;CC) (ISO/IEC 15408):CC是全球廣泛認可的IT產品安全評估標準,提供結構化的方法來評估安全功能與可信等級。應用案例:作業系統常採用CC認證來驗證其安全性,例如安全啟動、記憶體隔離和權限管理等關鍵功能。
IEC 62443:專為工業自動化與控制系統 (IACS) 設計,確保工業技術環境的網路安全需求。應用案例:工廠的可程式邏輯控制器 (PLC) 可透過IEC 62443認證來確保能夠抵禦網路攻擊。
NIST網路安全框架:美國NIST提供的指南,涵蓋識別、保護、偵測、回應與復原等網路安全措施。應用案例:雲端服務供應商遵循NIST標準,以確保數據儲存與處理的安全性。
產業與法規在執行認證中的角色:網路安全認證的執行依賴於法規要求與產業主導的雙重推動,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方面:
法規框架:各國政府透過法案與法規來強制執行網路安全認證,例如 歐盟的無線電設備指令 (Radio Equipment Directive;RED) 以及 網路韌性法案(Cyber Resilience Act;CRA)。這些法規要求進入市場的產品必須符合特定的網路安全標準,以確保資訊安全與市場合規性。
1. 產業標準:許多產業聯盟和技術組織,如Eurosmart、GlobalPlatform和Trusted Computing Group (TCG),都會制定與認證標準相符的技術規範,以確保安全認證能有效應對當前與未來的威脅。此外,EMVCo在支付系統領域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制定安全支付卡交易的標準與認證機制,展示了產業合作在維護網路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2. 消費者倡導:隨著消費者對網路安全意識的提升,他們更傾向選擇通過認證的產品,這促使製造商更加重視網路安全合規。政府與產業界透過公共宣導活動來提高大眾對網路安全認證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推動市場對安全產品的需求。
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數位環境的不斷變化,網路安全認證必須適應新挑戰,主要發展方向包括。新興技術的整合:認證標準需涵蓋 區塊鏈 (Blockchain)、邊緣運算 (Edge Computing) 等技術的安全需求。
動態認證模式:傳統的靜態認證可能會被持續性認證機制取代,透過即時監測 (Real-time Monitoring) 和 AI 驅動的安全評估 (AI-driven Assessments),確保持續符合安全標準。全球合作:加強國際標準機構之間的合作,有助於統一認證流程,提高跨國合規的效率。
華邦電子的安全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
華邦電子 (Winbond) 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記憶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提供符合嚴格網路安全認證要求的安全快閃記憶體產品。
華邦電子的高效能、具備強大安全性的快閃記憶體支援安全啟動 (Secure Boot)、經過身份驗證的韌體更新 (Authenticated Firmware Updates) 及平台完整性驗證 (Platform Integrity Verification),並符合全球安全標準,如NIST 800-193、NIST 800-208、EN18031,並已通過Common Criteria (共同準則) 及 SESIP (Security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IoT Platforms) 認證。
華邦電子的安全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幫助系統製造商達成產業法規合規要求,提升平台安全性,並防範針對硬體漏洞的網路攻擊。如需進一步了解華邦電子的安全快閃記憶體產品,請造訪華邦官網:華邦安全快閃記憶體。下載最新硬體資安安全白皮書。
結論
網路安全認證在保障數位生態系統安全方面至關重要。遵循既定的流程與原則,能夠提供一個穩固的框架,以降低風險並建立信任。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認證將持續成為確保數位產品與服務安全性、可靠性及韌性的關鍵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