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彈性 Softmotion搶佔智慧製造重要契機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ADI

兼顧彈性 Softmotion搶佔智慧製造重要契機

  • DIGITIMES企劃

機器人不一定完全取代人類,也不一定完全取代運動控制,但機器人的加入,對自動化的發展還是產生一定的衝擊。研華
機器人不一定完全取代人類,也不一定完全取代運動控制,但機器人的加入,對自動化的發展還是產生一定的衝擊。研華

機器人不一定完全取代人類,也不一定完全取代運動控制,但機器人的加入,對自動化的發展還是產生一定的衝擊。過去運動控制作為自動化產線的主流,主要是透過CPU來管理運動,龐大佈線引發的問題,除了系統複雜,還有線纜束過粗不易維修、無法提供可靠服務的困擾;分散式運動控制的出現,正是為了減少、解決上述問題。

21世紀的自動化設計,是在原有的CPU架構上增加一塊運動控制卡專門處理運動控制訊號,分散CPU的工作,所有資訊與控制,從傳統的CPU,轉送到自動化系統的邊緣裝置上。將運動控制功能外移到驅動器內部或周圍,除了降低CPU工作負荷,佈線需求也大幅減少,可以有效降低安裝成本,簡化佈線作業,節省大量時間金錢。

Softmotion可提供在不同需求下的不同整合,讓產業可以彈性整備。NI

Softmotion可提供在不同需求下的不同整合,讓產業可以彈性整備。NI

DSP與FPGA控制器的問世,讓運動控制走向開放式架構。運動控制的核心控制技術,從SoC、微處理器、ASIC,一路發展到現今的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FPGA為主的開放性運動控制核心,已在市場大量出現。高性能系統的發展趨勢,也朝結合DSP與PC的優勢發展,以PC電腦為基本平台、DSP高速運動控制卡為伺服控制核心,處理資料的細插補。

DSP此一微處理器功能強大,最適合處理大量數學運算、高度重複性的作業,運算速度飛快,能即時處理數位訊號,以便為連續的類比訊號進行測量或濾波。相較於其他處理器,DSP的優勢在於速度快、抗干擾強、精確性、彈性、體積小、價位低等,因為它能在更少時脈週期內,以更快速度完成許多工作。

DSP控制效果與連續系統相當接近,歸功於強大的資料運算處理功能,即使在複雜的控制中,一樣可以取得極小的採樣周期。利用DSP的即時運算,進行複雜的運動學、動力學計算,和誤差補償、運動規劃、高速即時多軸插補,讓運動控制的運動更加平穩,精度愈高,速度也愈快。

產業對高速度、高精度的要求,正是催生運動控制的溫床,使運動控制運用範圍,從傳統產業到熱門電子產業皆有之,還包括醫護設備、繪圖儀等跨領域的廣泛應用。FPGA則針對需要重複改變組態的電路,挾其邏輯閘特性,讓設計者可依自身需要加以改變設計,特別適用於必須不斷變更設計的產品開發,可以有效加速產品上市時間。建構於這樣系統之下,以軟體為基準的Softmotion也由此而生。

以軟體為中心

Softmotion,可以說是應用習慣所造成的技術。這種來自於歐洲的思維,是透過軟體以函式庫與高階語法,進行開發運動控制的作動,而這種運動控制的架構,適合用在規劃大型系統的應用環境。Softmotion的發展除了彈性應用之外,另外一個重點其實在於「智慧製造」的最終目標——使用者可以依任意調整產線的產能與製程項目,讓運動控制可以依需求進行調整,但在現況上由於EtherNET仍處於百家爭鳴的情況,如果通訊介面無法共通整合,像要透過系統達成即時性控制需求的設定就無法發揮,這也是現在Softmotion在技術發展上,首要必須克服的挑戰。

在產業應用上,運動控制的要求並不複雜,但卻是運動控制機構設計的必要項目,透過模組化的設計,以簡單的功能來進行規畫,如此讓運動控制的技術產生了延展性,透過軟體架構的修改與客製,即可用最簡單的方式降低運動控制應用的成本,並可提升相當的效能,這樣的延展性可以從小規模到大而複雜的架構,均可發揮充分的效用。

近年運動控制系統的應用,已逐漸邁向精密化,不論是在電子組裝暨檢測設備,LED打件、打線、太陽能晶圓生產設備、半導體測試設備及自動光學檢測設備等等,或是產業加工機械如雷射加工機、切割機具、多軸同步加工設備等,關鍵核心技術均在運動控制能力的展現。像是製程所需的高精度與高穩定度之製造設備與檢測機台,必然需搭配高效能等級的運動控制模組,才能搭配完整的效用,模組化的技術在於可以讓使用者依需求搭配,在不同的要求底下彈性調整。

觀察現況產業,除了前述高精度產品需求外,另一個極端則是技術含量較低但產量極大的應用,Softmotion可提供在不同需求下的不同整合,讓產業可以彈性整備。由硬體保證即時同步的運動控制,不但較為穩定,而且透過導入函式庫的規畫,也可以協助系統在開發上保持一致性,在降低整備的時間及應用系統的授權成本上,均可以產生較高的附加價值。

從不同的市場需求上觀察,雖然應用模式趨向兩極化發展,但「最適化」將成為共同的導向,模組化會成為現階段廠商發展的主要脈動,如何針對終端使用者的根本需求來提供客製化的服務;不論是簡單應用或是高附加價值應用,透過模組化及軟體系統的搭配應用,均可找到「最適化」的解決方案。

邁向智慧工廠

環顧工廠製造的發展歷程,早期主要是讓「人」來照顧機台;在自動化導入後,雖然建立大量標準化規則,並透過程式系統加以控制加工生產,但仍然需要「人」監視機台,製程資訊亦需要透過人工抄寫,統計資訊內容亦不甚完整。一直到整合平台、軟體、硬體及機台的共同發展,逐漸形成「智慧工廠」概念,才使得廠商從單純的製造業,成為「服務型」的創新產業,這其實也與Softmotion發展態勢相近。

智慧工廠早期多注重在「製程」的智慧化,這主要是來自於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透過電腦平台系統,直接監控機台及生產線,適合應用在較為精密的產業上;此外像是半導體晶片等相關製程,多需要在極度潔淨的無塵環境工作,「人」的變因反而有可能造成產品製程複雜化,因此「自動化」乃至於「智慧製造」成為這類高科技廠商的最佳選擇。

由於智慧製造的設備,必須具有感知能力,以感測器做連結,系統可進行識別、分析、推理、決策、以及控制功能;這類製造裝備,可以說是先進製造技術、資訊技術和智慧技術的深度結合。

當然此類系統,絕對不僅只是在工廠內安裝一個軟體系統而已,主要是透過系統平台「累積知識」的能力,來建立設備資訊及反饋的資料庫。這不但可掌握產品完成之時程,亦可提供更進一步服務,從訂單開始,到產品製造完成、入庫的生產製程資訊,都可以在資料庫中一目了然;此外,在遇到製程異常的狀況,控制者亦可更為迅速反應,以促進更有效的工廠運轉與生產。

毫無疑問,智慧製造的確是自動化的未來發展方向。在製造過程的各個環節,幾乎都可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像是專家系統可以用於工程設計、工藝過程設計、生產調度,以及故障診斷等技術;亦可將神經網路和模糊控制技術等先進技術,應用於產品配方、生產調度等流程,實現製程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