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智慧物流運籌 冷鏈物流技術成競爭關鍵 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Event

發展智慧物流運籌 冷鏈物流技術成競爭關鍵

  • DIGITIMES企劃

DIGITIMES企劃

近年全球區域經濟興起,區域經貿組織普遍發展,新興國家的經濟開放與快速成長,帶來全球經濟結構的重新整合;加以網際網路及資訊的蓬勃發展與應用,亦使得產業之國際競爭更為激烈,尤其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趨勢下,更讓物流服務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物流運籌的競爭策略更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策略中的重要一環。

貨物的運輸物流,已隨著全球貿易自由化的趨勢,而需要導入更智慧的技術,才能提高效率。

貨物的運輸物流,已隨著全球貿易自由化的趨勢,而需要導入更智慧的技術,才能提高效率。

物流競爭力需要資訊化建設

如阿里巴巴集團舉辦的天貓11.11購物狂歡節,在2013年創下單日營業額362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800億元)的驚人紀錄,2014年更再接再厲,一開場3分鐘,交易額就達到人民幣10億元,5分鐘20億元,38分鐘就突破100億元,比2013年的5小時49分鐘要更快達成目標。

根據阿里巴巴公布的數據,截至下午1點31分,交易額就已突破362億元大關,超過2013年「雙11」全天的業績,最後總成交額高達571億元,其中行動商務的成交額達243億元,佔比42.6%。

但隨之而來的挑戰,則是後續的運送交貨問題,就連阿里董事局主席馬雲都表示,對於銷售數字,自己「沒多大關心」,他關心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有多少包裹能寄出去,安全地送到,面對超級龐大的訂單,物流快遞將會是一大挑戰。

根據阿里巴巴關聯物流企業菜鳥網的預測,2014年雙11光是淘寶網就會有1,700萬件快遞湧入,對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邁入已第6年的圓通速遞,可說是相當嚴峻的挑戰。圓通速遞總裁總裁相峰指出,其實自從雙11開始以來,物流量就一直以雙倍成長,2013年雙11總量已達1,200萬件,2014年預估總量直逼2,500萬件。

相峰指出,為了迎接雙11的龐大訂單,圓通在三大方面做充足準備,包含在運能方面,新增了615輛車;人力資源方面,新增了3萬多名員工與臨時工;轉運中心方面,則新增了41個。且為了鼓勵及嘉獎員工,圓通也拿出100萬人民幣(相當於新台幣500萬)準備送員工華為的手機。

成立於2000年的圓通速遞,目前有13萬員工,在全大陸有72個運轉中心,運送範圍可涵蓋中國92%以上地區,每天要處理約600萬件快遞。圓通速遞能夠承擔如此驚人的物流量,其實不僅是投入大量人力及基礎建設,對於資訊數據的掌握能力,更是關鍵。

據圓通速遞表示,菜鳥網給的預估數據非常精準,準確度可達90?95%,不僅如此,菜鳥網還會針對每一區給出個別預測,圓通再根據這些資訊進行「運能」的調配。事實上,圓通從年初就開始根據這些數據,為2014年雙11做準備,也才能精準地預估出當天單日運量。

冷鏈物流成為台灣智慧物流發展重點

由圓通速遞的案例可以得知,想要發展國際物流以創造區域性的供應鏈連結,發展智慧物流與運籌服務,同時考慮商品移動、電子商務、產品標準、商務人士移動等四大領域,才能發展真正具備競爭力的物流及運輸系統。

台灣外貿依存度高,經濟發展的動能本就必須透過貿易持續帶動,如何透過國際物流的核心實力建構,積極結合商流、金流、資訊流的環境,創造優質的國際營運平台,以支援貿易活動、創造台灣經貿運籌全球的機會,更是重要。

在全球化的自由貿易浪潮下,物流已經成為台灣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關鍵,物流業也因此成為台灣十大重點服務產業之一,台灣物流業年產值統計超過新臺幣1.4兆元。

事實上,根據2014年世界銀行公布之「物流業排比(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LPI)」指數資料,台灣在全球16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9,亞洲排名僅次於新加坡、日本及香港。

政府為了強化國際物流的競爭力,日前更宣示,將會透過推動冷鏈物流發展、產業供應鏈整合、產業運籌服務化等計畫,帶動台灣物流業進行產業創新與升級,打造台灣成為產業亞太加值基地。

經濟部商業司指出,在電子商務市場快速成長,以及兩岸簽署ECFA利基的帶動下,對物流業,尤其是冷鏈物流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因此,2014年特別以「跨岸保鮮」與「城際保鮮儲配」為主軸,由之前海運模式擴大至空運與城際運輸,持續發展冷鏈物流技術整合與應用,並與中華航空、中華郵政、新竹物流等業者合作,提升低溫產品在國際物流運輸服務上的品質,促成10億元以上之低溫品海外銷售。

兩岸冷鏈物流發展商機大

而「兩岸冷鏈物流技術與服務聯盟」也成功媒合兩岸冷鏈企業及組織,累計簽訂39份合作意向書或合約,帶動台灣產業與物流服務業新商機,並促成投資與採購約17.6億元。

在台灣端,因應都市人口聚落之冷鏈物流需求,2014年協助東京都物業管理及統昶行銷建立低溫食品供應服務示範體系,整合10家之食材供應業者、餐飲業者、生鮮加工廠等,合作推動低溫商品保鮮溯源物流服務;同時將保鮮蓄冷設備應用於末端通路支援服務,解決低溫商品送貨至社區物管之代收暫存難題,促進物流服務與設備投資達4,000萬元。

自由經濟示範區便是政府全力發展智慧物流的重點領域。為善用ECFA利基建立跨國運籌模式以及運用自由貿易港區優勢,2014年共輔導8家廠商強化跨國運籌管理與加值服務機能,配合台商全球布局,吸引2家外商進儲自由貿易港區,建立發貨及加工中心,促成外商發貨至自由貿易港區金額超過40億元,以及物流外包商品金額20億元以上,並帶動物流服務營收超過4億元。

同時,政府積極提升物流業者在產業運籌模式之角色與關鍵性,希望台灣成為「利基產品與關鍵零組件的產銷供應中心」,推動成效表現亮眼,2014年輔導供應鏈供需整合與物流模式優化應用案例有海霆、晉証等9家廠商,產學運籌規劃案例有台塑網、資通電腦等6家廠商,企業人才培育有台灣福雷電子、元泰等2家廠商;達成促進物流業民間投資約2.2億元、增加海外銷售商品及關鍵零組件在台採購金額達2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冷鏈物流市場潛力不容小覷,而且對外商投資冷鏈物流的限制不多,但如果沒有當地廠商掌握的通路資源,一般外商很難與其競爭,因此兩岸廠商若能整合成立合資公司,將可互相擷取對方之優勢,搶佔更大的市場。

此外,冷鏈物流技術的發展,更可作為智慧物流及運籌應用的基礎發展,如發展系統平台與標準制定,以打造出兩岸聯檢資訊共用平台,以及共同制定包裝、儲存標準及統一規範,以達到產業鏈整合及效率的最大化。

經濟部表示,台灣擁有位於亞太區域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以及兩岸簽署ECFA的利基,加上台灣物流業成熟領先的技術與供應鏈管理服務,未來將持續推動產業升級及創新,協助產業建構效率化的全球商業鏈,打造台灣成為產業亞太加值基地,協助我國企業運籌亞洲、布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