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護身符 助企業從容外在環境變遷
根據Gartner預測,BI市場正在以每年9%的速度不斷增長, 2014年總產值可望達到810億美元,待至2020年,更將攀升到1,360億美元,尚有近68%的高成長空間;足以顯示,商業智慧分析仍將持續火紅,前景方興未艾。
在前面一篇文章,我們以電子商務為出發點,探討若干新創產業如何運用商業智慧分析,成功地觸動了創新營運的活水,進而在短短幾年時間,讓自己從少數幾人的小公司,不畏週遭強敵環伺,扶搖直上成為已具一定規模的企業。
也許有人認為,「小蝦米」從零出發,沒有歷史包袱,揮灑空間自然遼闊,也更易於憑藉創意來取勝,至於現今規模已不算小的企業,如今的萬丈高樓,一路走來都是透過既定的勝利方程式前進,只要保持現有的節奏,即使僅是固守城池,今後要想繼續站穩業界龍頭,理應不是太難;如果先前並未導入BI,未來也不見得需要,倘若先前已導入、並發揮一定作用,維持現有格局即可,亦不見得必須擴大運用。
但這個認知,顯然不盡合理。名列財星500大當中前三強之林的Wal-Mart,截至2012年的總資產高達1,934億美元,折合新台幣超過5.8兆,當年營業額直逼4,50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更高達13.6兆元,依此規模而論,台灣企業無一可與之匹敵,但Wal-Mart不僅早已在20多年前運用BI,寫下諸多為人津津樂道的活教材,如今更不斷深化商業智慧分析應用格局,還悉心建立了巨量資料實驗室(WalmartLabs),藉以即時追蹤社群媒體動態、掌握各地消費者購物意向;如同Wal-Mart這般巨人尚且對BI著墨至深,台灣企業怎有縮手之理?
有句話說得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個人追求智慧增長是如此,企業意欲維持決勝千里的商業智慧,亦是相同道理。正因如此,根據許多權威分析機構的預測報告,發展迄今看似已經成熟的BI,市場規模仍未見停滯,反倒持續以不低的成長率向上攀升,顯見舉世多如過江之鯽的企業集團,都很清楚知道,身處瞬息萬變的年代,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任憑過去再怎麼獨領風騷的企業,都可能因為市場局勢丕變而優勢盡失,最終落得苟延殘喘、甚至遭人以低價購併的下場,唯有倚靠商業智慧分析來審時度勢,方能在大勢轉變之前明察秋毫,繼而迅速應變來轉危為安。
在此前提下,中大型企業萬萬不宜以現今優越的經營智慧為自滿,因為不論是後進者步步進逼,抑或異業橫空插入、驟然湧現巨大競爭壓力,都有可能讓現有的江山風雲變色。
金融業運用BI已久 仍不斷深化應用格局
以金融業為例,隨著金控時代的來臨,早已基於投信、壽險、銀行等多元化資源的整合應用,將先前已較其他產業相對深厚的BI應用基礎,繼續擴大延伸;時至今日,多數金融機構已經視資料倉儲,為賴以強化經營管理、善盡風險控制之戰略平台,重要性不言可喻。
某銀行資訊長不諱言指出,銀行念茲在茲的努力目標,即是致力提高客戶的黏著度與忠誠度,藉以擴大盈利基石,至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前提就是讓客戶不論在現在或未來都能賺錢;緣於此故,銀行必須透過個人喜好、信用卡消費記錄等各項資料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客戶的行為模式,再透過良善的建議,將其鏈結到適合購買、也最有利可圖的商品。
比方說,關注運動賽事的客戶,銀行即可建議購買博彩基金,至於偏好品酒的客戶,則適合向其引薦紅酒基金,因為這類型理財商品不僅讓客戶更加有感,而且客戶可運用本身知識,精確掌握商品後勢,獲利的可能性也愈大。
總而言之,銀行想靠著漫天灑網、針對所有客戶推銷相同商品的時代,早已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客戶為導向的差異化行銷,身處這個新局勢,各銀行要想脫穎而出,仗恃的就是比別人更為精準有效的行銷策略,背後若無BI加以撐持,肯定無法成功。
然而今時今日,眾家銀行針對BI運用日深,彼此展現的行銷功力差距,可說愈來愈小,A銀行做差異化行銷,B銀行亦復如此,C銀行基於新巴塞爾協定做信用風險控管,D銀行也比照辦理;在此情況下,銀行必須針對自己的強項,另外找出一個點,展現出異於同業的獨特優勢,要想達到這個目標,無庸置疑,同樣也得倚賴商業智慧分析。
譬如某家銀行,有感於過去執行不動產鑑價,都必須採取人工作業模式,必須耗時多日,才可能估算出擔保品價格,且價格依據也僅能以仲介行情為主,未必能針對諸如環保局報案資訊等其餘足以影響房價的因素,面面俱到地加以評估,導致苦等數日才出爐的鑑價結果,也不見得趨近於實情;於是乎,該銀行決定以商業智慧分析技術為基底,佐以電子地圖,打造出不動產鑑價分析系統。
藉由不動產鑑價分析系統的成形,如今這家銀行只消輸入不動產物件的地址,不到兩分鐘即可獲得鑑價結果,而且此一結果,乃是配合週遭地理資訊一併演算而來,任何可能影響房價的因子,通通都被納入其中,因此鑑價結果也比過去更為精準。
靠著這項別出心裁的BI加值應用,該銀行奪下素有金融界奧斯卡金像獎稱譽的「菁業獎」,成為最佳風險管理獎項得主,可望藉此衍生一定加分效應,有助於業務推展。
市場變化莫測 製造業得靠BI審時度勢
至於堪稱台灣經濟一大支柱的高科技製造業,亦有莫大的BI應用發展空間,例如戰情中心(或稱企業戰情室),即是BI應用之具體展現。一般常見於戰情中心的情境是,架設了一或數個數位儀表板,管理者透過這些螢幕,據以觀察不同事業部門的經營績效,從而獲取決策制定所需之關鍵依據,並可針對若干低於預設標準值的異常狀況,及早做出適當的因應處理。
此項應用已經發展多時,但如今運用的難易度與效率,俱見大幅改良,主要是因為前端呈現工具的精進速度飛快(譬如微軟SQL Server的PowerPivot 和 PowerView),增加互動式呈現的效果,所以管理者僅需透過點選方式,改變篩選條件,便可立即改變報表的呈現及內容,毋需勞煩IT部門費心執行報表製作,俾使管理者下達商業決策的速度益發迅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