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漸趨多元 車隊管理不只有一套
隨著新技術的導入,車機系統的功能從以往的車隊管理,快速延伸出多元應用,例如遠端監控車輛狀態、車輛派遣最佳化、即時傳遞貨物運輸狀況…等,這些技術與應用,讓車機系統全面提升,創造出新世代的智慧化車隊管理概念。
過去的車機系統主要用於管理車隊與派遣調度車輛,隨著其他IT技術的陸續導入,現在的車機系統發展出更為多元的功能,進而延伸出更多服務,這些功能服務雖非適用於所有型態的物流業者,不過其技術應用與設計思維,已然成功打造出新一代的車隊管理概念。
就現行發展來看,新一代車機的新增功能與應用會包括5項,遠端監控車輛狀態、車輛派遣最佳化、紀錄訂貨資訊、即時傳遞貨物運輸狀況、紀錄訂貨資訊、管理送貨員出勤狀況
遠端監控車輛狀態
車機最重要的功能是定位,透過GPS,找出車輛經緯度座標,再配合地圖資訊,清楚掌握物流車輛當下位置,確定車輛位置,這是車隊管理系統的首要功能,不過這裡所談的遠端監控,不單只針對配送司機,還包括行車過程的意外狀況。
早期物流司機常利用出車空檔做自己的事,而車機的定位功能讓運輸行為透明化,也杜絕司機偷懶機會,不過這只是基礎應用而已,近年越來越多企業透過車機掌控載運貨品安全性,這對載運貴重商品的貨車(例如:運鈔車)來說尤其重要。
目前載運貴重商品的車輛,都會導入M2M裝置(Machine To Machine;機器對機器),當車門以不正常的方式被開啟、或車輛偏離預定行駛路線的時候,車機會主動發出警示訊息至後端系統中,好讓管理人員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應變措施,避免發生更嚴重的損失。
另外,車機上的感測器安裝已經越來越多,透過各類感測器來監測駕駛行為與車體狀態,例如監控司機的卸貨地點與行為是否正確,油國外也有在油罐車上設置感測器,當汽油注入油槽時,感測器可判斷油料的顏色與氣味,藉以分辨所注入或倒出的油料是否正確,避免輸出不同種類的汽油到油槽中。
車輛派遣最佳化
延續遠端監控車輛狀態應用模式,當物流車輛奔馳在馬路上時,會受到許多不可抗力因素影響(例如塞車),而延宕原本預期抵達的時間,不僅會降低企業服務品質,有時還可能對收貨客戶造成嚴重影響,對此可參考國際快遞業者DHL的車輛派遣作法。
DHL成立的調派中心,可透過系統協調運務員的送或取件任務,DHL指出,當運務員無法依照客戶要求取件(通常都是時間不能配合),必需立即向調派中心反應,由調派中心做適當調度規劃(如:派遣其他運務員去取件),維持最佳服務品質。
除了因應意外狀況而做的車輛臨時調度外,結合手持式設備匯整資訊,做更精細的行車派遣規劃,也是現在常見的作法,例如便利商店的消費者進出頻率密集,為了不讓送/卸貨作業影響日常運作,總部會事先規劃好每一個分店的送貨時間點,配送司機必需準時到達,至多只能提早或延後5~10分鐘,若超出此一誤差範圍,可能會對分店運作造成影響。
但是電腦在規劃送貨行程表時,無法考量到個人差異,有些配送司機因為卸貨動作比較慢、或是某分店的卸貨數量較多,而無法準時到點,此時物流人員會使用手持式裝置,紀錄每一位配送司機在每一個分店的卸貨盤點時間,從使用行為的分析結果來做更精細的行車規劃。
即時傳遞貨物運輸狀況
即時傳遞貨物運輸狀況則是快遞物流業中最常見到此類應用模式,當貨品送達客戶端時,配送人員拿起手持式裝置,掃描貨品上的條碼或RFID標籤,再經由3G或Wi-Fi等通訊網路,就能將「貨物已送達」資訊回傳至後端系統,最後再上傳至企業網站,提供客戶線上掌握即時貨況的服務,目前台灣的PCHome與東森購物就是採取此一作法,例如負責替東森購物配送商品的嘉里大榮貨運,在貨物送達後一定時間內(如:30分鐘內),必需將資訊回報給東森知曉,方便東森進行下一步金流收款或其他的客戶服務。
慣行導航
慣性導航主要是補強車機設備中,最重要的車輛位置偵測功能。
由於GPS容易因地形地物的遮蔽產生死角,造成系統誤判或失去訊號,這時後端的中控系統,就無法掌握車輛位置,有經驗的司機會知道哪些地方GPS會收不到訊號,意有所圖者,就會利用這個漏洞,從事企業規定以外的行為,因此就有系統業者以慣性導航(Dead Reckoning)解決此一問題。
慣性導航是利用各種IT技術來擷取車輛行駛狀況的技術,其中包括由陀螺儀計算車輛角度、連結ABS取得輪轉數、連結剎車燈取得車量前進後退訊息,整合這三方數據,便可不經GPS而推算出車輛目前的位置。
慣性導航目前的誤差值可縮小至100公尺以內,與GPS相較,其精準度稍遜,不過仍在可接受範圍,畢竟這只是補足GPS的不足而非取代,在無死角的環境中,車機的定位仍以GPS為主,目前業者在導入慣性導航外,還會整合其他設計,例如防止人為破壞的回報系統,有些司機為防止後端系統監測,會故意拔除GPS天線,使後端系統無法偵測位置,因此廠商在車機天線中加入感測器,當天線離開原來設定位置時,就會發出警報通知後端系統,後端可利用通訊設備聯絡司機,瞭解拔除天線的原因,
內建慣性導航的車機,主要應用領域則是鎖定裝載高價值或高危險物品的車輛,例如運鈔車或化學罐裝車,前者是因都在都市中行駛,GPS訊號容易被高樓擋住而產生死角,後者則是避免駕駛人隨意傾倒化學廢料,影響環境與企業形象。
管理送貨員出勤狀況
這個應用模式較為特別,由日本大金空調公司發想而成,該公司送貨員每個月要送貨的經銷據點差異不大,為了確保送貨員會準時到點,大金空調在經銷商的牆面貼上RFID標籤,當送貨員到達經銷點時,只要拿著車機設備上的手持是設備到RFID標籤前感應,相關資訊就直接回傳至總公司。
或許有人好奇RFID晶片成本高、為何不採用最便宜的一維條碼?原因在於防偽,由於條碼容易被複製,送貨員只要將條碼影印隨身攜帶,即使沒有到經銷據點送貨,同樣也能進行掃描動作,無法達到管理目的。
以使用需求為藥引 選擇正確應用模式
現在的車隊管理系統,多由車機和手持式裝置搭配成一套,不過物流業者在導入時,不一定要兩者兼具,可視自身需求來選擇應用模式,車機的主要功能為定位與管理物流車輛,而手持式設備則是蒐集與紀錄貨物資訊,如果物流自動化目的在於管理貨況,只要使用手持式設備即可,反之亦然。
國外企業在應用上,多半選擇車機加上手持式設備的雙模式,而台灣早期在成本考量下,偏向採行單一模式,亦即車機與手持式設備二擇一,例如:貨櫃運輸業者就引進車機,而食品業則兩者皆有,近年來硬體價格日趨平民化,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選擇雙模式,不過車隊管理與作業流程息息相關,若只是「便宜就用」,將發生捨最佳流程而屈從「有手持式裝置設備」流程的削足適履怪象,導入者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