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淨零碳費挑戰 德國萊因助企業永續解方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925
ADI

因應淨零碳費挑戰 德國萊因助企業永續解方

  • 孫昌華台北

德國萊因永續論壇由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執行長林子倫與貴賓進行觀點座談。德國萊因
德國萊因永續論壇由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執行長林子倫與貴賓進行觀點座談。德國萊因

德國萊因(TUV Rheinland)於2024年6月18日於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綠色浪潮下的企業永續解方」論壇,攜手政府與企業領袖探討最新國際碳管理趨勢、碳費發展政策與實際產業應用案例,現場產、官、學、研界貴賓熱烈參與,論壇由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博士(Dr. Jorg Polster)率先致詞,他提點歐洲議會改選剛剛在二周前完成,歐盟減碳政策期盼讓EU更有競爭力,隨著國際供應鏈更迭,地緣政治的扞格,邊境碳稅會增加企業成本,要保持產業競爭力,就需要積極因應減碳新挑戰。

德國萊因亞太區執行副總裁王秀雲接續致詞時,直接指出歐盟新選舉後的綠色新政的趨勢,而CBAM政策不再是貨物進口就被課碳稅,反而是碳排高的產品才會被課稅,為此她呼籲減碳才能有競爭力。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也呼應並鼓勵企業界推動永續並兼顧環境正義,以及氣候溫度創新高的現實,政府已經納入2050淨零目標,並加速與各界溝通淨零目標的重要性,台灣碳費制度先行是希望鼓勵企業減碳,而碳稅的徵收與設計,是為了鼓勵企業自主減碳,目前企業減碳的優先政策著重於管制供應鏈的碳排,雖然企業無可避免的成本遞增,但是也為企業帶來更多新商機。

(左五起)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博士、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德國萊因TUV亞太區執行副總裁王秀雲、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左三)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德國萊因)

(左五起)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博士、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德國萊因TUV亞太區執行副總裁王秀雲、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左三)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德國萊因)

台灣碳費徵收取決於企達成減量目標後,才適用優惠費率

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的簡報中,他解讀歐盟CBAM背後的意義是呼籲全球一起對氣候變遷做出積極回應的政策,碳訂價已經被全球所公認的有效措施,所以台灣在碳訂價上是優先議題,台灣碳費制度設計著眼點在給予適當的時間與空間,加速產業淨零轉型,碳費營收也將專款專用在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之用,甚至用於產業界所關心的淨零技術研發。

台灣碳訂價制度採碳費先行,輔以自願減量的碳交易的措施,逐步跟上國際的腳步。目前台灣碳費徵收的排碳涵蓋率已經到達50%,在世界上的排名是不遑多讓,碳費徵收相關制度設計是以減量為出發點,而非以增加財政營收為目的,政府希望目前仍以碳費機制使產業更積極減碳,進而促進低碳轉型。藉由碳費與碳交易搭配,促進多元減量。

根據目前草案,企業願意提出自主減量計畫、達成減量目標後,就可以適用優惠費率,但若沒有付出相對應的減碳工作,就要負擔較高的一般費率,碳費制度未來也將設計相對應的碳權抵減機制,來降低須繳交的碳費。再者,黃偉鳴強調企業若沒有減碳是無法適合優惠費率,碳費辦法將持續參考收集各界意見,並以碳費費率審議會討論費率的減碳效果做為依據。

邁向淨零,企業永續發展應及早做好因應碳稅機制的準備

德國萊因亞太區執行副總裁王秀雲從環境議題入手,溫室效應影響全人類生存,面對歐盟、台灣及全球各國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挑戰所設立碳稅機制,在2026年即將陸續啟動,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在於及早做好準備,透過供應鏈管理和碳盤查,擬定減碳目標與計劃,每年不間斷檢視、盤查與認證,最後透過碳權交易或是其他方式達到淨零,這是基本盤。

而企業減碳有成本,但加速減碳可以減少企業風險成本,並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帶來契機.特別是台灣多數企業是世界重要的供應鏈,減碳帶來的效益不言可喻.歐盟的CBAM制度是瞄準碳洩漏而來,透過課徵碳稅避免碳洩漏,CBAM影響台灣廠商會超過三千家,台灣的半成品仍然需要低碳產品,這對於台商積極執行前進東協國家的同時,仍必須關注低碳與碳稅問題,目前台廠化工與鋼鐵廠都感受到此為重大影響。

在各界推動永續如火如荼之時,漂綠問題逐漸受到重視,王秀雲表示,德國萊因總部推動以「溫室氣體補償」(Greenhouse Gas-Compensated)取代「碳中和」這個名詞,更精準詮釋減碳的重要性.歐盟及台灣都已經制定法令,缺乏授權或查證的永續聲稱或廣告減碳成果將被視為漂綠,只有取得第三方認證的查驗證明並取得合適的標章,才可證明具永續性。金管會已在5月30日針對金融機構推出防漂綠的配套機制,對於未來提供企業融資或進行永續的投融資行為,都將被更嚴格審視,最後,王秀雲提醒企業界,可透過供應鏈管理與碳盤查來擬訂減碳目標與計劃,經由每年的檢視與查證持續落實,然後再透過碳匯或碳權交易等其他方式達成淨零目標。

台灣碳權交易平台與永續供應鏈

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從解析碳訂價機制的強制性與自願性之間的差別入手,碳訂價機制著重於強制性,而他的聚焦側重於自願性的減碳機制,就是碳權的概念,他介紹國際碳權交易平台與碳交所目前的進度,而隨著排碳有價的時代來臨,碳權交易已變成國際顯學,碳交所的發展規劃是以美元為主的國內碳權交易平台,並側重於國外碳權交易及碳諮詢與教育訓練。台灣的供應鏈被要求滿足範疇三的減碳目標,這將會隨著全球減碳風潮而有愈來愈多的壓力。

由於國際資本市場重視永續資訊的透明公開揭露,預計2024下半年碳權交易的雙向平台即將啟動,但是目前的碳權買賣機制還不能有清楚的準則來做為抵銷碳費的標準,所以操作上仍需要逐步漸進,台灣碳權交易所是以紅樹林自然碳權做為交易商品標地的交易所,也是台灣唯一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由環境部委託金管會指定辦理該法所定額度交易事宜的官方指定機構,藉由交易平台及導入市場機構,可確保碳權交易「公平且透明」。

協助客戶面對ESG挑戰,從供應鏈找尋永續發展的契機

德國萊因人員與營運保證服務副總經理項俊傑聚焦於從供應鏈中找到永續發展的契機與突破。德國萊因在12年前就開始推動客戶的碳足跡盤查、宣告、揭露與減碳的策略規劃,協助客戶面對ESG挑戰,並帶動供應鏈廠商同步推動節能減碳目標,展現落實永續的決心,並從節能、節水、減碳、減廢、回收再利用等方向去思考產品的低碳設計、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以應對「淨零減排」與「循環經濟」趨勢。

德國萊因自身是碳查驗與能源管理驗證單位,同時也是國內環境部與經濟部水利署認可查驗機構,協助產業界海內外客戶能夠符合包括ISO 14064-1、ISO 14067、ISO 46001、ISO 50001、TCO認證、EPEAT等驗證規範,服務範疇從能源管理、供應鏈合作到廢棄物回收等一站式諮詢,全面強化企業綠色競爭力。

STX談CBAM對台灣企業的影響

Strive by STX亞太區主管Aymeric de Condé介紹因應碳洩露風險而產生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他深入解析了CBAM對台灣企業的影響和風險,並分享中小企業如何透過CBAM發展未來商機。歐盟 CBAM只是一個開始,各國版的CBAM範圍未來還會持續擴大,預計還會擴增到加拿大、澳洲等國家,所以CBAM的導入是世界潮流,及早開始規劃是不可少。

歐盟的CBAM初期鎖定六大高碳排產業為主,大概涵蓋歐洲約40%的碳排範疇,包括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及氫,其中以鋼鐵業對台灣經濟影響最大,尤其是對台灣螺絲工業有重大影響。廠商在申報CBAM時,需要從碳盤查及淨零減碳目標的設定開始,碳稅與碳洩露都會是產品成本的一部分,他建議提早因應是非常有必要的。

戴爾談永續循環經濟策略與創新對企業的重要影響

戴爾科技(Dell Technologies)全球永續暨循環經濟亞太區總監戴令徽聚焦於戴爾的永續發展策略,其涵蓋設計製造、永續材料及服務方面的循環創新應用,並攜手在地的供應鏈夥伴符合國際標準,打造國際綠色生態鏈。戴令徽展現戴爾的永續解決方案,自2010年以來,已將整體產品的能源消耗降低了76%,且2007年以來,戴爾在新產品中利用了回收塑膠來設計產品,開業界先河,並已回收超過25億磅的廢棄電子產品與零組件,該公司從產品設計上就開始密切關注於回收與循環使用的產品理念,目前戴爾科技致力於在2050年前於範疇1、範疇2及範疇3達到溫室氣體(GHG)的淨零排放。

世紀集團談離岸風力發電環經濟策略,型塑轉型的成功範例

世紀能源集團協理余俊德語重心長地分享能源轉型與永續對世紀集團而言是生存之戰,從一個鋼構廠積極轉型成為沃旭亞洲合格廠商開始,花了五年耕耘,成為台灣第一家離岸風電合格供應商,當中透過與德國萊因的專業協助拿到ISO 3834和EN 1090的國際銲接認證入場卷,並從透過更換高能源效率設備,將耗電量高的銲接生產活動達到節能目標,將產出的廢棄物進行資源化處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以達到資源循環永續發展。

目前世紀集團的成功轉型與營收的效益讓余俊德非常的自豪,並誠摯感謝德國萊因的助力與獲得政府補助,從2021年提出ESG永續報告書,2022年做溫室氣體盤查,2023做企業資安認證,一連串不間斷的努力,讓世紀集團找到一個關鍵的綠能商機,他的現身說法彰顯用管理認證來協助企業轉型的優點,透過積極參與和按部就班的導入公司治理、永續與品質標準,讓小企業獲得脫胎換骨成功,綠能是個好生意,也因此型塑世紀集團轉型成功的案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