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24座新廠痛點在「人力」 英特爾重整後人才流向受關注 智慧應用 影音
研華
Event

台積24座新廠痛點在「人力」 英特爾重整後人才流向受關注

  • 陳玉娟台北

台積電美廠是否吸引各路好手加入,仍是艱鉅任務。李建樑攝(資料照)
台積電美廠是否吸引各路好手加入,仍是艱鉅任務。李建樑攝(資料照)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於法說會上進一步說明擴產藍圖,目前在美國共計投資1,650億美元,建置6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及1座千人研發中心,而台灣正在興建與計劃中的產線,則有11座晶圓廠與4座先進封裝廠。

半導體供應鏈表示,台積電的台美據點共有22座廠在興建中或計劃建置,還有2024年8月動土的德國廠與日本熊本二廠,儘管台積電能以獨家先進製程技術與產能優勢,強勢調漲海外廠區代工報價以轉嫁成本、維持毛利率,但「人力缺口」相當棘手,台灣能調動的團隊幾乎已全員出動。

甚至連大學應屆或實習生也已高薪招聘赴海外工作,在海外也全力徵才,台積電高薪搶人更讓供應鏈缺人問題加劇,目前來看,缺人問題暫時無法解決,24座新廠建置承諾,屆時恐將因「人」而放緩。

台積電2019年底員工人數約5.1萬人,2020年第2季需求因疫情突然爆發,因應全球晶片荒,全力加班生產,產能利用率達到滿載,至年底員工人數逆勢衝上5.6萬人,2021年半導體需求達到高峰,員工增至6.5萬人。

儘管2022年中半導體供需市況反轉,不少國際大廠開始人事凍結,台積電2022年人員總數也增至7.3萬人,2023年達76,478人,2024年再增至83,825人,而2025年2個月時間增加了1,309人,以此來看2025年底將突達9萬人,全球十萬大軍目標估計2026年底將實現。

只不過,台積電瘋狂擴增員工人數,但員工離職率也不低,每年都有2,000~3,000人離職,也使得台積電不得不逐年拉升基本工資與獎金,招聘條件更早已改變,少子化與年輕人不願從事工時長的半導體製造業的問題,讓台積電相當擔憂。

供應鏈表示,如果在台灣按既定計畫建廠,人力缺口問題還不會那麼大,台積電近年海外大擴產,初期就必須調配台灣團隊赴日本、德國與美國,日本與台灣企業文化較為相近,但至今人力規模依舊不足,而美國大擴產更是台積電的最大人力危機。

儘管台積電能以獨家先進製程技術與產能優勢,強勢調漲海外廠區代工報價以轉嫁成本、維持毛利率,但「人力缺口」相當棘手,美國的「work-life balance」觀念更是根深蒂固,未來7座廠員工怎麼填滿,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由於美國半導體製造產業苦陷低谷,業界就盛傳近期不少英特爾(Intel)、格羅方德(GF)、德儀(TI)員工離職轉往台積電,但台美企業文化差異甚大,也造成台積電台灣與外籍員工在薪資待遇與工作內容上有所衝突,因此台積電美廠是否吸引各路好手加入仍是艱鉅任務。

另一方面,日前台積電年報揭露海外廠區盈虧,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2024年認列虧損近新台幣143億元,日本、歐洲也分別虧損逾43億元及5億多元,而中國南京廠相關事業2024年賺了近260億元。

對此供應鏈表示,中國廠區早已折舊攤提完畢,且接單與產能利用率穩定,獲利是正常的。而亞利桑那州一廠於2024年第4季才量產,前幾年建廠費用開支擴增與各項設備折舊攤提,在沒有營收下,當然是虧損。2025年一廠開始放量後,全年獲利表現才是比較正常。

接下來還有5座晶圓廠與2座先進封裝廠已建置或在計劃中,然在一廠2026年後產能大增與漲價收效下,虧損幅度應可逐年收斂,日本廠由於成本與台灣相近,訂單大致確認,2027年即有機會繳出獲利表現。

責任編輯:朱原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