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式iPhone供應鏈啟動! 蘋果拚2026年下半上市
蘋果(Apple)供應鏈透露,6月已開始折疊iPhone的P1(Prototype 1),預計2025年底有機會走完Prototype的開發流程,再進入EVT(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按照此流程,2026年下半折疊iPhone可望上市。
供應鏈業者同時表示,原本蘋果規劃新產品當中,除了iPhone,亦包括較大尺寸的折疊iPad。
如今確定,將率先推出折疊iPhone,折疊iPad暫且不發,揣測暫緩原因包括面板等零組件生產更困難,且售價太高,市場接受度偏低等。
蘋果折疊iPhone盛傳多時,然都處於「只聞樓梯響」階段,在Android手機幾乎所有品牌都推出折疊機款後,蘋果供應鏈終於啟動。
業界人士透露,該產品已經開發超過5年,改版次數超過雙位數,然而供應鏈業者仍不敢鬆口,僅說,現在終於「有機會」見天日。
相關人士分析,蘋果開發新機時間遠超過同業,且即使已經開模,只要產品開發或市場狀況不如預期,也不在乎臨時喊卡,過去在多款產品都有先例。
也因此,供應鏈都是且戰且走,在完成P1後,接下來還有P2、P3,到進入EVT,才較能確定會量產。
供應鏈人士指出,蘋果iPhone通常會在前一年展開P1~P3階段,隔年開始進入EVT、DVT及MP,以趕上秋季發表會,比如預計2025年秋季要發表的iPhone 17(暫名),已經在第2季初完成EVT。
在P1到P3階段,將由供應鏈開始小量試產,再交由iPhone主力組裝廠鴻海、和碩進行組裝,從中檢視生產與產品良率等狀況,若無問題,就再進入下個階段,上述P1到P3,每一階段約歷經2個月。
業界傳出,蘋果初步規劃折疊iPhone出貨量約700萬台,然供應鏈自行預估,屆時可能調降,需視整體市場狀況而定。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2024年折疊式手機出貨量為800萬台,在2011年高峰時,曾達到1,100萬~1,200萬台,主因更多競爭者,且市場有退燒跡象。
三星目前為折疊式手機龍頭,其次為華為。DIGITIMES Research統計,全球折疊式手機出貨量在2023年到高峰,達到2,120萬台,然隔年下滑到1,880萬台,年減11.3%,2025年預估將回升,然年增幅度為3.7%,出貨規模估約1,950萬台。
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在2017年到頂後,逐年走下坡,DIGITIMES統計,2021年到2024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規模從13.17億台,降至11.93億台,三星、蘋果出貨也都隨之下滑,
然若以市佔率來看,蘋果相對穩健。三星2021年市佔率為20.6%,到2024年降到18.8%,蘋果2021年市佔率為18.2%,2024年為18.3%。
反觀中系品牌廠,市佔率多數是持續向上,比如小米、傳音、榮耀、華為與聯想。
在市場萎縮下,蘋果iPhone仍能力守18%市佔率,實屬不易,蘋果2025年預計推出超薄iPhone,期望逆勢走高,然近期三星S25 Edge超薄手機銷售不佳,並非好兆頭,如今三星2025年下調折疊式手機出貨量,是否也會影響蘋果折疊式手機備貨量,值得後續關注。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