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半導體為核心的AI創新應用 國網中心晶創主機Nano 5成果亮眼 智慧應用 影音
Digikey
member

打造以半導體為核心的AI創新應用 國網中心晶創主機Nano 5成果亮眼

  • 林佩瑩台南

晶創驅動半導體升級成果發表會貴賓合影,由左至右:國網中心姚志民副主任、Synopsys李新基副總裁、國研院邱佳松主秘、國科會邱維辰副執秘、國網中心張朝亮主任、鴻海半導體研究所郭浩中所長、國網中心蔡孟勳副主任。DIGITIMES攝

晶創驅動半導體升級成果發表會貴賓合影,由左至右:國網中心姚志民副主任、Synopsys李新基副總裁、國研院邱佳松主秘、國科會邱維辰副執秘、國網中心張朝亮主任、鴻海半導體研究所郭浩中所長、國網中心蔡孟勳副主任。DIGITIMES攝

AI時代浪潮襲來,運算力成為產業競爭的關鍵資本。為加速台灣半導體創新與智慧應用發展,由國科會指導、國網中心主辦的「新一代國家AI超級電腦-晶創主機Nano 5驅動半導體產業創新與升級成果發表會」於6月24日假台南盛大舉行,展示Nano 5在推動AI研發、產業應用與自主晶片設計上的最新成果。

從科研到產業落地  Nano 5打開台灣AI晶片實力新篇章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致詞時,首先對所有推動Nano 5專案的團隊表達肯定與感謝,強調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系統性產業升級的實踐。

他指出,台灣正透過全球領先半導體製造能力、完整供應鏈體系,以及卓越電子設計能量等三大優勢,逐步建構「以晶片為核心、AI為引擎」的產業創新模式,本次成果發表會展現出策略落實的具體成效,無疑是國家資源整合推動在地創新的典範。

未來,國科會將持續扮演科技發展推動者角色,以晶片為基礎、AI為加速器,推動跨域創新與產業升級,讓台灣從製造大國邁向創新強國。

國研院院長蔡宏營表示,透過晶創主機Nano 5,看見AI與高效能運算正加速晶片設計與製程創新,形成技術研發與算力應用的正向循環。國研院將持續打造開放共享的創新平台,強化產學研協作,推動半導體產業升級,為台灣科技創新注入強大動能。

國網中心主任張朝亮也會中表示,高效能運算是AI發展的根基,人工智慧無法脫離算力支撐,HPC成為產業升級的關鍵,新一代高速運算主機Nano 5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戰略性基礎建設。

國網中心透過「晶創台灣」方案推動產業創新服務平台,打造半導體與AI系統整合創新環境,協助業界與研究機構快速匯入運算資源,靈活調度AI加速器、雲端虛擬化計算、穩健的雲端儲存。

接下來國網中心將深化AI運算布局,拓展台灣在全球的科技影響力,持續擴大雲端平台服務、拓展國際合作、支援半導體與AI協同發展,強化全球競爭力與科技影響力。

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副執行祕書邱維辰指出,Nano 5是科技資源投入後的重要成果展現,本次成果發表會標誌著國科會多年來投入科技預算與資源、推動新一代HPC主機建置的具體成就,透過國網中心的算力與優質雲端運算環境,助力台灣半導體產業進一步升級。

國科會由科研轉向產業合作,推動AI產業生態建構,過去以科研為本,近年透過專業基礎建設與科技計畫擴大與產業連結。期盼未來可透過公私協力與資源整合,讓台灣在全球AI浪潮中佔有一席之地,攜手應對AI競爭,打造出屬於台灣的創新研發環境與科技競爭力。

晶創驅動半導體升級成果發表會與會者大合影。DIGITIMES攝

晶創驅動半導體升級成果發表會與會者大合影。DIGITIMES攝

AI晶片技術進入高速演化期  EDA、矽光子與IC安全備受關注

此次成果發表會,特別邀請三家具指標性業者,從不同產業視角發表主題演說。Synopsys產品管理與行銷事業群副總裁李新基在「AI時代的晶片設計關鍵力量:從EDA到系統級創新」演說中表示,AI的運算需求呈爆炸性成長,Silicon-to-Systems成為新時代設計主軸,晶片設計需與系統需求、軟體開發流程同步規劃,高複雜度系統已驅動EDA技術升級,支援多晶粒架構、晶粒分割與工作負載映射、系統層級KPI的早期模擬與最佳化。

Synopsys提供從架構探索到系統驗證的完整鏈結端到端設計解決方案。針對AI與晶片產業的未來挑戰,他認為設計流程需導入模組化驗證方法學、標準介面互通、可重用設計與驗證元件,接下來則需推動AI for Design、優化早期軟體工作負載導入、建構模組化與分散式設計架構、強化端到端熱能管理與驗證流程整合。

鴻海研究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郭浩中在「高效能運算驅動下的半導體製造創新與挑戰」議題中提到,矽光子平台SiPh具備可直接於CMOS製程整合、高折射率對比、適合大規模量產與成本優化、支援光偵測器與調變器等優勢,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目前鴻海研究院已積極投入次世代光電整合元件研發與晶片設計製造,並透過產學合作,推動Meta-surface on SiPh for ion traps、3.2T SiPh transceiver、Wafer-level光電異質整合技術能量。

對此技術,鴻海提出3+3 = ∞策略願景,希望以AI、半導體、次世代通訊為支柱,整合車電、數位健康與機器人,推動從材料、設計、封裝到應用端的全鏈路創新,加速創新週期與產業應用轉化,打造跨界矽光子創新體系。

以「Chiplet架構下的AI Data Center晶片安全設計」為題的熵碼科技副總經理鍾承霖演講,深入闡述當前AI晶片的安全設計趨勢。他提到AI與資料中心對運算效能的極高需求,驅動晶片朝向先進製程與Chiplet模組化架構發展,然而這也使得晶片安全議題,擴展至晶片間連結安全問題。

熵碼科技專注開發以非揮發性記憶體為基礎的安全IP技術,其核心技術為PUF,透過製程微差異產生每顆晶片獨一無二的硬體密鑰,這種晶片唯一性對資安至關重要,可避免單一根密鑰被破解後導致整批裝置淪陷的風險。鍾承霖強調軟體安全必須建構在硬體安全的堅實基礎之上,熵碼科技透過安全記憶體與PUF技術,提供由下而上的晶片安全解決方案,建立可信賴的晶片生態系統。

半導體產業使用者成果展示交流。DIGITIMES攝

半導體產業使用者成果展示交流。DIGITIMES攝

產學攜手展成果  Nano 5加速台灣AI晶片創新

在此次盛會中,陽明交大、成功大學、日月光、安國國際、台郡科技、仁寶電腦、神盾公司、臻至科技、阿比特電子、杰倫智能、智聯服務、UnieAI、瑞德感知、金兆威、百威雷科技、群聯電子、振生半導體等多家參與此計畫的產學單位,也發表透過晶創主機Nano 5強大運算效能,所研發的半導體關鍵技術,並結合現場攤位的展示,協助與會者深入了解其專案特色與應用優勢。

隨著晶創主機 Nano 5 正式落地,國網中心將持續串聯產學資源、擴充雲端與 AI 運算服務,攜手晶片設計、製造與AI應用產業,共同打造涵蓋研發、驗證與部署的晶片創新生態系,讓台灣在 AI與半導體戰略中掌握主動、引領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