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醫院推動遠距管理新醫療模式 攜手華碩穿戴裝置打造院外即時救援網路
台灣預計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20%,伴隨而來的是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不斷攀升。對於心血管病患而言,出院後的風險管理一直是醫療照護的盲點。
即使病情穩定出院,在居家環境中仍可能因心律異常、猝死或跌倒等突發狀況發生急救需求,除獨居長者,家屬或照護者往往因病情認知不足,導致延誤黃金搶救時機。
為解決此問題,亞東醫院打造院外24小時不中斷的即時照護與救援生態系,創新研發穿戴式裝置,建置「安心照護平台」,目標是將醫療照護延伸至病患家中。
三方聯動 打造即時急救照護新模式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表示,亞東醫院的即時照護與救援生態系機制是整合「穿戴裝置、遠距健康管理平台、消防救援體系」三大要素,可透過穿戴裝置跟手機APP回傳的即時數據掌握病患狀態。
偵測到異常心律時,不僅會自動通知個案管理師,還能立即觸發新北市消防局119系統,啟動救護車出勤機制。此三方整合創新,打破了傳統醫療體系侷限於院內的框架,將心血管照護無縫延伸至居家環境,實現「院外即時急救網絡」的新醫療模式。
在此機制運作流程中,具備高精準度、即時性與系統整合能力三大優勢的智慧手錶有機會擔任第一線監測角色,透過連續24小時監測心律,無需病患主動操作,就可將數據透過手機即時上傳至遠距平台,利用內建GPS於異常事件發生時提供精確位置資訊,協助緊急救護人員快速定位並抵達病患所在地點進行救援。
亞東初期利用研究計畫,於病患出院前教用智慧手錶,返家後持續監測,手錶可在無自覺症狀的情況透過手機APP自動偵測心律變化,當發現嚴重異常,手機APP系統自動啟動通報機制,達成「偵測-回傳-救援啟動」的秒級反應,平均僅需21秒即可完成從異常偵測到新北消防局接收通知的全程,將急救延遲降到最低。尤其病患意識不清或無法自行求救時,期待系統自動為其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實證成果驗證效益 擴大推展照護觸角
吳彥雯透露,在院方支持的創新計畫中,完成百位以上受測者的心律監測測試,證實穿戴裝置至平台的資料上傳成功率達100%,且生理偵測數值已達臨床決策參考標準,證明系統可在真實環境中穩定運作。亞東醫院據此成立「亞東安心照護中心」,擴展服務範疇至植入式心臟裝置遠距監測和連續心電圖追蹤,未來希望將照護對象從高風險心血管患者,擴至具家族史的亞健康族群。
吳彥雯主任進一步強調,在此創新模式中,研發各式穿戴裝置提供精準感測數據與即時通報,此次華碩將跟亞東合作建構「院外即時偵測與急救」系統,帶動台灣醫療體系轉型,讓病患返家後仍能獲得如同住院般的即時守護,讓病人安心、醫師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