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需求降溫的啟示 效能極致到消費者無感?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Event

中國手機需求降溫的啟示 效能極致到消費者無感?

  • 王君毅評析

二手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其中又以iPhone最受歡迎。李建樑攝(資料照)
二手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其中又以iPhone最受歡迎。李建樑攝(資料照)

疫情過後市場期待的報復性消費,並未在資通訊產品上發生,依IDC統計,2023年第1季全球手機出貨量達2.7億支,較2022年同期衰退近14.6%,並已連續第7個季度處於衰退局面,手機產業經歷的庫存整理和調整時期,看似仍未到底。

另在中國市場方面,同樣因換機週期拉長、手機滲透率已高等因素,讓市場需求表現疲弱;統合研究機構統計可得,2023年第1季中國手機總出貨量約落在6,500萬~6,700萬支,較2022年同期衰退11~12%,且創近10年來第1季手機出貨的單季新低紀錄。

由於中國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單一市場,因此當地銷售表現良窳,必然牽連上游相關供應鏈包括聯發科、大立光等業者的營運成長預估,且從近期上述業者釋出的營運成績與後續展望,均不難察覺端倪;雖然市場對手機年底的復甦仍感到樂觀,但接下來的1~2個季度內,恐仍有數場硬仗要打。

值得注意的是,對應近期低迷的手機產業景氣,相關供應鏈業者亦無悲觀權利,且若能從此次中國手機衰退的歷程中獲得些許啟示,應更有利於業者在下一波產業發展榮景重現時,掌握先期契機。

手機效能極致到已讓消費者無感?

中國手機市場需求為何疲弱?歸納原因,多與總體經濟低迷、消費信心下滑等因素相關,此外,不同於台灣手機銷售主要由電信通路、電信門號綁約主導,中國手機市場多以單機(空機)銷售為重,也讓來自綁約到期換機的驅動力較低,取而代之的是手機功能性、創新等,成為能否吸引消費者換機的最大關鍵。

電信通路主導的市場換機週期拉長,起因多與手機耐用性提高、綁約週期拉長有關;而空機銷售型態為主的市場停滯,除手機耐用性提升等因素外,與手機功能的創新對消費者吸引力降低,應有最大關聯。

從智慧型手機的演進史來看,蘋果(Apple)於2007年發表第一款iPhone起迄今,儘管手機的處理器、螢幕、觸控、電池效能持續提升,但外觀、應用、功能性等並無太多改變,且手機效能突破一定規格後,品牌商持續追求的極致化,看似對驅動消費者換機的誘因亦已大幅降低。

那麼,當手機進入產品生命週期成熟期當中的衰退期時,品牌商與供應鏈業者該如何對應?眾所皆知,除確認退場機制,或者調整企業營運策略,將資源投放、成本管控等進行更精實化運作外,如何透過產品、商業模式的再創新,導引手機產業進入下一波的產品生命週期階段,看似也續成各品牌商所需共同戮力擘劃之處。
 
二手手機市場竄出

近期手機產業另一需留意的重點是,因經濟因素、手機耐用性提高、創新趨緩等影響,讓二手機市場的規模持續擴大。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日前統計,2022年全球二手機市場年增率達5%,其中又以蘋果最受歡迎,除2022年二手iPhone銷量成長16%外,iPhone在整體二手市場的銷售佔比也超過50%。

在區域市場需求方面,印度、中國、拉丁美洲等地,為二手機需求成長幅度最大的地區。

事實上,二手機市場擴大,除無助蘋果新機業務的推展外,對Android陣營業者尤為不利。

對Android業者而言,處在原物料成本提高,以及消費者對中、低階手機採購量能放緩的大環境下,如何設法加速品牌力、提升品牌價值,從而讓高階手機的銷售量能走高,亦成重要課題。

持續創新還是硬道理

手機高整合、多工的特性無其他產品可以替代,預估未來數年間,仍將會是消費市場中最重要的電子產品。

但要讓此產業生生不息,創新能量的挹注仍是最大關鍵。

創新不僅止於硬體規格、零組件效能;能否有更完善的生態體系,創造讓全民買單的新商業模式,抑或產品設計的更迭,與AR眼鏡、遊戲、社群更深度的結合應用等,都可能是觸發手機產業再成長的要因。

也因此,若現今手機市場的疲態,能轉化成加速業者開發、推出完全創新產品,以及研發創新商業模式的動力與動能,那麼業者更應把握這段產業低迷時期,戮力轉型、蛻變。

 
責任編輯:游允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