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台積台美兩地24小時連夜趕工 | 鴻海雙足機器人亮相 隱藏亮點拉高期待值
台積電CoWoS產能持續吃緊,除了AI晶片龍頭能大量包產能,其他ASIC與二線AI業者難以取得足夠支援。市場傳出,英特爾EMIB因成本較低、散熱佳,成為替代方案,甚至出現「前段投片台積電、後段封裝英特爾」的新模式。Marvell、聯發科都被指已開始測試以 EMIB 提供更具價格優勢的方案,且已有非英特爾客戶確認採用。
另一方面,記憶體缺料延燒,各家業者紛赴三星電子搶料。傳華碩高層也加入談判行列,聯發科同樣積極確保供應。相較之下,聯想則顯得從容,因董事長楊元慶與三星會長李在鎔每季會面,加上中國記憶體廠優先供貨,使聯想在此次缺料潮中備貨無虞。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台美兩地24小時燈火通明趕工 台積上調3/2奈米、CoWoS產能
儘管NVIDIA在2026會計年度第3季繳出超標營運表現,連續12季超越財測,全球市場對於AI不安情緒尚未散去。
據供應鏈表示,AI伺服器上下游目前接單與2026年展望仍維穩向上,如檢視台積電為首的上游供應鏈,受惠3奈米產能再拉升、2奈米將放量,以及CoWoS產能上調、CoPoS推進加速等加持,多數業者訂單與獲利能見度皆相當清晰。
雖然仍有不少的外部變數,如政經因素以及記憶體、玻纖布與銅箔等上游材料短缺大漲,但危機風險存在的同時,或許也帶來更多機會。
鴻海雙足機器人亮相、靈巧手為隱藏亮點 預計1Q26於自家工廠上工
鴻海科技日(HHTD25)上眾所矚目的人形機器人終於現身,不過可惜的是礙於場地限制,此次人形機器人未能動態展出,僅以靜態方式著重於手部演示。不過除了人形機器人,機器人也還有許多隱藏亮點,像是首支靈巧手以及關節模組的開發,顯然鴻海目標要從頭到腳,通吃機器人整機與零組件商機。
達明機器人於2025年自動化展上推出台灣首個輪式人形機器人,也為台廠競逐人形機器人舞台鳴下第一槍。不過由於足式機器人的動態平衡技術門檻較輪式更高,業界仍多以足式構型界定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形機器人,因此鴻海早前預告將在科技日展出台灣首款雙足人形機器人,瞬間拉高業界期待值。
受人工智慧(AI)產業帶動的記憶體超級週期,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SK海力士(SK Hynix)正迎來獲利高峰。有觀點認為,三星DRAM平均售價(ASP)在2025年第4季可望季增15~20%,SK海力士也有望季增5~10%。
據韓媒ZDNet Korea引述業界消息,南韓主要記憶體供應商2025年第4季的DRAM ASP預計將比原先預測大幅上修。
NVIDIA改採LPDDR掀記憶體結構重組 三星有望最先受惠
NVIDIA為提升電力效率傳將在伺服器中導入LPDDR,業界分析,將使LPDDR繼高頻寬記憶體(HBM)之後成為AI時代的新核心半導體。值得注意的是,有觀點認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極有可能成為最大受惠者。
據韓媒New Daily、亞洲經濟等引述業界消息,NVIDIA傳計劃將原用於行動裝置的低功耗DRAM「LPDDR」導入自家伺服器,而非傳統伺服器使用的DDR5。業界認為,此舉將為先前相對平靜的行動DRAM市場掀起波瀾。
Meta首席AI科學家、2019年圖靈獎得主、被譽為現代「AI教父」之一的楊立昆(Yann LeCun),正式於19日官宣,將於2025年底離職Meta。
楊立昆在個人LinkedIn上發文稱,他計劃創立一家專注於「世界模型」(World Models)技術的新創公司。
對此,他表示,「新公司的目標是推動AI的下一次重大革命:打造能夠理解物理世界、具備持久記憶、能進行推理並規劃複雜動作序列的系統。」
責任編輯:張興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