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結合自動化 開創「工業4.0」新紀元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Event

人工智慧結合自動化 開創「工業4.0」新紀元

  • 陳婉潔DIGITIMES企劃

在當前的工業自動化領域,人工智慧(AI)與自動化技術的結合,已經成為推動工業革新與提升生產效能的關鍵力量。

AI的應用範圍涵蓋了從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NLP)到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等多種技術,自動化技術則包括機械手臂、自動化生產線、無人工廠等,這些製造設備在AI的指導下得以自主運行和協作,達到更高的生產效能。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AI驅動的「智慧製造」儼然已超越傳統的機器人程序自動化(RPA),朝向更高效、更靈活的路線發展。

深度學習與邊緣運算引領技術創新

在AI與自動化融合的過程中,深度學習與邊緣運算是兩項關鍵的推動技術。深度學習使機器能夠從大量資料中學習複雜的模式並做出明智決策,例如,卷積神經網絡(CNN)在視覺檢測和圖像分類任務中表現出色,而循環神經網絡(RNN)則適用於時間序列分析和預測,藉由分析設備的振動、溫度等多維數據,準確預測設備故障率。

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則將資料處理和分析能力下放到設備端,減少了數據傳輸的延遲,提高了系統的反應速度和安全性,這對於需要即時控制和快速反應的工業應用來說尤其重要。

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DC的調查,全球邊緣運算投資金額將在2026年達到3,170億美元,這一成長趨勢反映了邊緣AI在工業自動化中的重要性,搭配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技術,讓工業設備可以互通,收集並共享大量數據,為AI系統提供更豐富的訊息來源與訓練資料,裨益建構現代化智慧工廠的發展藍圖。

AI結合自動化的應用案例

AI與自動化融合為智慧工廠,已在多個產業領域取得顯著成效。以汽車製造業為例,最經典的應用諸如BMW集團在其德國Dingolfing工廠採用的AI視覺質檢系統,該系統利用深度學習演算法,能以毫秒的速度分析高畫質圖像並檢測出肉眼難以發現的微小缺陷,譬如在進行噴漆之前確認沒有灰塵附著在車身上,即可省下後續的拋光作業。

在電子製造業中,富士康(Foxconn)引入AI與自動化技術,建設了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旗下工廠配備大量的機器人和智慧設備,能夠自主完成包括焊接、裝配、檢測等多道工序。此類自動化產線不僅提高了生產速度和產品品質,亦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西門子使用數位孿生技術模擬生產流程,實現了產品設計、生產規劃和工廠營運的全面優化,最終將生產效率提高30%,能源消耗降低20%。

在物流領域,亞馬遜(Amazon)的Kiva Robotics機器人系統則是AI推動全自動化倉庫管理的代表性應用。這些機器人能夠自主導航、協調運動、高效完成倉庫內的貨物搬運任務,往昔一個人類作業員需要耗費1.5小時的撿貨與包裝作業,如今的機器人可在20分鐘內完成。

這些案例展示了AI與自動化結合的巨大潛力,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且優化了整個價值鏈的運作。然而,這些技術的應用也面臨一些挑戰,如資訊安全、系統可解釋性和更有深度的人機協作等,都是未來需要進一步探究的課題。

AI自動化的未來展望:人機協作與永續發展

為了達成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SD)的目標,人工智慧在滿足人類需求與技術創新的同時,也必須與經濟、社會及生態環境維持和諧的關係。

首先是資料安全與隱私問題,隨著物聯網的普及,大量生產數據或消費者個資被收集和傳輸,若無法做到有效的資安防護,不僅會造成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亦將破壞社會的穩定性。

其次,AI系統的可解釋性不足,往往成為阻礙其普及的因素之一,因為AI模型有如「黑箱」,外人常難以理解其決策過程,若冒然導入自動化應用很可能帶來風險。此問題一方面反映了AI技術的複雜性和高成本,工廠欲實踐AI自動化所需的初期投資較多,包括跨領域人才的培訓,另一方面也預告了AI自動化的未來展望,如何真正達到降本增效的人機協作,將是「工業4.0」的關鍵目標。

回顧多年前,Google利用DeepMind的AI技術優化其資料中心的冷卻系統,將能源效率提高了40%,類似的技術也有望在製造業廣泛應用,幫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這是智慧製造為永續發展做出貢獻的另一個佳例,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工業生產將變得更加智能、更高效,也更環保。

商情專輯-2024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