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德永續推出紡織材質智能分選儀 實現紡織循環經濟最佳方案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ADI

沛德永續推出紡織材質智能分選儀 實現紡織循環經濟最佳方案

  • 林佩瑩台北

沛德永續參加2023 TIE展。照片合影(後排由左至右):新光合纖新創中心組長陳遠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暨沛德永續CTO謝振傑、沛德永續共同創辦人暨CEO劉曜達及TREE計畫執行團隊。工研院
沛德永續參加2023 TIE展。照片合影(後排由左至右):新光合纖新創中心組長陳遠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暨沛德永續CTO謝振傑、沛德永續共同創辦人暨CEO劉曜達及TREE計畫執行團隊。工研院

由於衣物製作過程中會使用多種紡織材質,加上無法透過人工辨識出材料種類,因此長期以來一直面臨不易分解、再利用的問題,只能透過舊衣回收業者篩選出堪用衣物,並以二手衣方式販售到中東、非洲國家,延長衣物的使用壽命。剩餘品項不佳、破損的二手衣,最終只能選擇以焚收方式處理。此種狀況,在快時尚產業興起後,相關問題更為嚴重,根據MCkinsey公布年度報告指出,光是2018 年全球時尚產業產生紡織廢置物高達9,200萬頓,其中有高達85%只能採取焚化處理,早已不符合現今ESG浪潮。

由TREE計畫輔導的沛德永續科技推出的紡織材質智能分選儀,是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謝振傑的NIRs(近紅外光譜)技術為核心,搭配數萬筆資料庫訓練而成的AI智能學習演算模型,能精準辨識出衣物的紡織材質種類,如聚酯、棉、尼龍、壓克力、醋酸、羊毛、聚酯與棉混紡等。如此一來,舊衣物可成為能再利用的紡織材料,目前該公司已順利鏈結南、北兩家舊衣回收業者,以及新光合纖及力麗/遠東新等化纖廠,順利開啟紡織循環經濟的第一步。

在光譜儀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沛德永續共同創辦人暨CEO劉曜達指出,由於台灣紡織產業結構相當健全,加上政府推動回收制度多年,所以沛德永續推出紡織材質智能分選儀的產品後,很快就在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的協助下於台北、高雄找到配合的舊衣回收業者,目前已開始將聚酯材料的舊衣物,提供給紡織化纖大廠進行回收再利用。至於棉、羊毛等材料,也已經有業者詢問配合的可能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沛德永續CTO謝振傑說,光譜快檢發展多年,相關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如食品業者早已運用該技術檢測商品中是否有異物,確保消費者在食用過程中的安全。若要運用在紡織材質快檢,最重要工作在於建置專屬資料庫,目前我們已經建立紡織纖維材質資料庫,AI智能學習演算模型的精準度已通過第三方驗證並持續透過模型優化工作,提升紡織材質的辨識精準度。

近幾年在環保議題下,全球吹起回收PET聚酯材料浪潮,新光合纖投入運用回收瓶片製作成回收紡紗多年,供應給不同領域的合作夥伴,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新光合纖新創中心組長陳遠鵬指出,隨著ESG浪潮攀升,加上2023年法規已准許回收瓶片再製成寶特瓶,也讓回收瓶片價格持續創下新高,且取得難度愈來愈高,所以我們很高興能與沛德永續合作,期盼能運用回收紡織材料製成回收紡紗。由於此概念仍然非常新,目前從沛德永續取得的二手衣材質以PET(聚酯材料)為主,現階段先製作成工業產品所需的塑膠片,下階段將嘗試透過脫色等方式,作為製作衣服所需的回收紡紗。

在沛德永續規劃中,首先將在臺灣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舊衣回收工廠,對外展示運用紡織材質智能分選儀進行分類的成果,希望吸引更多舊衣回收業者加入。此外,沛德永續也將嘗試與國際服飾品牌業者洽談合作機會,藉此擴大紡織循環經濟的效益,讓臺灣朝向綠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