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原產地在中國難逃高關稅 台商再掀賣廠潮?| 台積電Top 10客戶佔比有個特別現象
早安。
Tesla 2025年第1季(1Q25)財報表現不佳,迎來兩年多來最差的交車量表現、降至33.67萬輛左右。就Tesla電動車(EV)銷售而言,Tesla執行長Elon Musk涉入政治雖是一大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細節請看這篇分析: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原本強硬的態度已經有所改變,川普首度鬆口表示,美國未來對中國的關稅將會「大幅降低」,但不會是零。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指出,關稅只要超過50%以上,本質上就已經脫鉤,若是中美兩大經濟體脫鉤,對全球經濟將是一場災難,因為「兩隻大象打架,旁邊的人一定會被踩到或踢到」。
台積電在最新年報揭露了前10大客戶佔比,創了近5年新高,達到76%;而前三大客戶中,蘋果的營收貢獻佔比今年下滑,僅有22%,也創下近5年的低點;第二大客戶Nvidia雖然略有成長,但先前在2019年還有更高的貢獻度;第三大客戶今年的貢獻佔比不足10%,因此沒有接露實際金額,但一般認為是高通或AMD。
DIGITIMES分析師林俊吉表示,前三大客戶成長比重雖不高,但金額還是有大成長;而Top3~Top10的營收貢獻佔比在2024年較2023成長,可能會是因為只有這些大客戶才投得起價格愈來愈高的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若要說有客戶2024突然營收佔比相較於2023年明顯增加,除了Nvidia,最可能是英特爾,再來則是博通。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持續與中國展開強權對抗,目前也進一步將戰線拉到海上,宣布多項打擊中國船業與航運的措施,對此業界也隱隱期盼,台灣四面環海,不論造船或航運都有國安方面的考量,或許在美國現階段打擊中國的策略下,也一併強化盟友,包括台灣的戰力。
中國造船能力可以說是壟斷全球,佔有全球七成船舶建造能量。中國在軍民融合的政策下具有高風險的國有造船廠中,先前也傳出台灣長榮海運竟是主要客戶,引發潛在疑慮。
在中美科技戰與貿易戰持續升溫背景下,儘管美方屢次不斷加碼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限制與制裁,中國半導體企業非但未受壓制,反而持續擴大研發,推動本土轉往高階設備與核心技術,加快建構中國本土供應鏈體系。
根據Wind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4月17日,公開掛牌的上市公司中已有69家A股半導體公司公布的年度財報,檢視其研發支出,約近59家企業的研發費用呈現年成長,比重超過8成,整體研發總額人民幣(單位下同)350億元,年成長約2成。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祭出「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引來全球大震盪,他寫的《川普:交易的藝術》(Trump: The Art of the Deal)一書大賣,長時間盤踞在排行榜前幾名,讓許多美國人相信真的有「美國夢」存在。
川普2.0上任才剛超過100天,就已經顛覆美國80年來建立的全球秩序,在擾亂一池春水之餘,川普關稅政策對全球的影響持續發燒。
美國海關人員在查驗貨物都很有經驗,現在只要是來自中國的進口貨品,都會受到嚴格的檢視,至於「洗產地」的貨品,未來在新關稅上路後,也會成為海關查驗和課重稅的目標。台灣目前輸出至美國要付10%的基礎關稅,至於川普宣佈的32%對等關稅,目前暫緩實施。政府正設法和美方交涉,希望能全部豁免。
經濟部強調,政府將持續透過台美談判小組積極向美方協商爭取對台灣平等、具有競爭力之關稅條件,除此之外,也會持續透過公協會發動廠商提供評論意見,同時訴求台美雙方互為策略夥伴,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關稅可能轉嫁由美國客戶及消費者吸收。
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釋出善意,從川普到財政部長對中態度均放軟,然對已經開始遷移的PC品牌廠來說,腳步未因此停歇,相關供應鏈也仍在積極擴充東南亞、墨西哥等地產能。ODM透露,品牌廠不僅要將輸美產品外移,輸歐產品也開始從中國以外地區生產。
川普政策多變,不到24小時態度180度轉變已成常態。在對中國強硬拉高關稅後,又開始放軟口氣,川普強調,未來美國對中國關稅會大幅降低,不會像145%這麼高,也不會到零。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表示,美中關稅戰近期很快會降溫。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