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BMS掌握SOC 大幅推升機房電池管理效能
不可諱言,伴隨企業營運與IT關聯性日益深化,備援電池對於資訊機房的重要性,自然與日俱增,按理說各企業本應為此嚴陣以待,但迄今電池管理機制仍有欠成熟且不到位;究其主因,乃是由於電池猶如「啞巴」,以致讓人很難做到有效管理。
海灣能源科技總經理林一明表示,正因為電池不講話,所以企業機房的管理者,永遠不知道電池組的荷電狀態(Status of Charge;SOC),意即無法預先探知電池的壽命,既然如此,只好另闢蹊徑,藉由量測電池兩端電壓作為參考數據,再佐以學習曲線回推,藉以作為判斷基準,然而這般方法失之精準,實有改善必要;因此他主張藉助電池管理系統(BMS),針對電池組善設智慧化管理機制,讓原本開不了口的電池懂得說話,懂得回饋SOC資訊。
僅靠兩端電壓加經驗法則 不足以解決難題
然而,要想有效解決電池管理問題,林一明建議,首先得從界定電池的選用類型開始做起。他指出,有關商品化電池的選用之道,必須留意幾個重要原則,包括需要瞭解單節電池的使用壽命與材料壽命之比較資訊,需要洞悉電池在集體使用時,容易受限於單體的一致性因素,接著也有必要探知環境溫度對電池的影響,以及各種電池的成本比較。
事實上,不管技術如何演進,商品化電池大抵仍鉛酸、鋰離子等兩大系列,且不論哪一系列,都不會因技術演進而致汰舊換新,如同看似老邁的鉛酸電池,由於掌握了價格低、易商品化、適合做大容量電池等種種利基,迄今用量仍大,且每年都還維持5~7%的正成長,至於鋰系列電池,則非常適合做小容量電池,恰好與鉛酸電池形成互補,故而相互取代的機會不大。
林一明特別介紹鉛酸電池的進化版,也就是全膠體電池。據悉,35年前有科學家基於環保,遂將電池中的硫酸予以固化,冀望藉此改善電池壽命,並讓使用溫度的範圍更加廣闊,但唯一未能解決的致命傷,即是容量問題,因而使該專利為之延宕,直至1996年波斯灣戰爭,美軍發現戰車電池中的硫酸,會與空氣結合產生侵蝕性,導致戰車失靈,於是由五角大廈重託民間,重新研究全膠體電池,才讓這類電池於2005年走向商品化。
總結全膠體電池的優勢,在於自放電比率偏低、無漏液問題、循環壽命成本單價僅0.05美元,比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或鋰鐵電池都來得低,而浮充壽命長達7?10年,亦優於上述各類型電池,此外其循環壽命雖僅有鋰離電池的一半,但也較其他種類電池勝出許多。
善用BMS智慧化管理 建構模組化長效電池
至於智慧化管理?BMS的顯著效益,林一明認為關鍵點便在於「平衡」,只因電池內含化學物質,受限於化學特性無法完全確保一致性,故僅能退而求其次營造較佳的相對一致性,此即為智慧化管理的功效所在,唯有仰賴箇中的平衡功能,方能確使電池組壽命極大化,並能有效管理單節電池的電壓、電流、充放電時間與溫度,否則此問題一日不解,便永遠無可避免「老鼠屎壞一鍋舟」的難題,意即任何壞的電池,往往會拖垮整組電池的使用壽命。
以現今資訊機房為例,經常使用2V工業電池,大舉串聯24顆而至48Vdc容量,倘若中間有壞體潛藏,一定猶如傳染病一般,讓其他好的電池隨它一起向下沈淪,此時不管是檢測兩端或個別電池的電壓,都只是參考數據,不足以徹底解決問題,唯今之計,必須設法掌控單節電池,知道它們的SOC,才能求取相對一致性。
林一明進一步解釋,倘若未使用BMS,不僅缺乏諸如「主動平衡管理」、「延長電池使用壽命」、「提升儲備容量」等維護功能,若欲執行管理維護,只能定期安排工作人員赴現場檢測,一旦發現壞品電池亦應隨時更換,此外資料內容也僅限一般電壓檢測數據,且無異常通知機制,也無法節省電力。
反觀若是採用BMS,即可進行模組化運用,透過4顆12V單節電池串聯為48V大電池,如此一來,便有了一致性,讓換修時可同進同出。
在此前提下,若企業果真具備48V大型儲能系統建置需求,即可套用上述模式,但務必另外載入電池管理系統BMS,再選用12V膠態電池,便能發揮相得益彰之妙效。
林一明指出,膠態電池循環壽命平均達450次,優於單節酸電池的250次,且支援下達攝氏負40度的低溫放電優勢;至於BMS,旨在解決方案串並聯後的一致性變異所造成的衰減麻煩,且可顯示個別電池的電壓、電流、溫度與容量等細部資訊;此外尚有另一機制-BMS資料獲取器,其可提供RS232平台,經由無線傳輸實現遠端監控功能。
林一明強調,儘管以4顆電池串為1個Pac模組,但不意謂其擴充能力,就這麼到此為止,企業仍可視眾多模組為大電池,繼續進行並聯或串聯,再搭配上層管理制,即可望把電池容量格局放得更大。必須留意的是,電池皆有「內部高溫逾45度必定崩壞」宿命,但為了擔心崩壞而耗用大量製冷資源,也流於矯枉過正,反倒導致能耗飆高,值此時刻,只要有BMS看管,就能在溫升達45度時才啟動強制散熱,進而在節能減碳、機房安全等兩天平端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