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管理框架 全面可見即時數據
資料中心管理者的需要其實非常多樣,台灣艾默生網絡能源應用工程經理陳仲倉指出,除了提高能源效率、空間利用率和IT生產力外,由於維護費用有限,管理者還需要真實可見的CAPEX及OPEX節省效益,以靈活配置並相容現有基礎設施的方案,提高管理和控制IT環境的能力。此外,資料中心還應具備協同作業能力,讓設計及執行可以更快更簡單,並加強密度和可用性的管理,以支援更大的使用容量。
陳仲倉指出,由於資料中心的設備更新,往往是一個週期的過程,每一種設備的生命週期都不相同,CAPEX並不是固定的。因此,資料中心設備的更新策略,也非常的重要,需要最大化設備的價值。設備不能物盡其用,是最大的投資浪費。
因此如何讓資料中心在生命週期中的每個階段,都有最佳的效率,以最少的花費獲得最大的成果,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整體擁有成本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資料中心的規模愈來愈大,包括基礎設施成本、停機影響及優化模型等管理要素,也跟著有所改變。由於規模越大,生態系統越難以平衡,需要有更好的基礎設施數據採集,才能提供更好的及更及時的管理決策參考。
陳仲倉指出,資料中心應該要能在IT基礎設施如伺服器、存儲及網路設備的需求面,及關鍵基礎設施,如供電、製冷及機架空間的供給面之間取得平衡,兼顧可靠性及效率的資源精細化管理。
但傳統解決方案有許多問題,包括集中式的資料處理,資料庫的不統一,後期的資料整合和報表定制化的大量工作,加上子系統間雖然形成工作流,但各系統的管理邏輯與數據基礎相互獨立,陳仲倉認為,我們無法依靠多個分離的、非即時的系統來解決當前的這些問題,因為資訊來源不一致,大多數也不是即時提供。
資料中心會面臨前述挑戰,首先就是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導致IT設施和基礎架構的匹配更加困難;其次則是資料中心管理組織過於分散,陳仲倉指出,估計有58%的企業會將IT和實體設備的管理分為不同部門共同管理負責。
但IT部門及實體設施部門的管理目標並不一致,前者是能源使用者,需要大量空間,注重商業營運目標的達成;後者是能源供應者,基於能源使用效率,會設法約束使用空間,注重的是基礎建設表現,難免會在管理方向上互相牽制。’
陳仲倉表示,63%的資料中心,並沒有標準的管理工具,更是嚴重的問題。由於缺乏標準的資料中心管理工具,也就沒有統一的資料中心訊息來源,要掌握問題核心,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案,也就變得更加困難。
因此,下一代的資料中心營運管理,陳仲倉認為,基於即時數據的全面可見性,應該要設法打通服務轉換及設計、IT基礎架構、關鍵基礎建設及營運管理的框架,建立即時資料中心營運管理架構。
陳仲倉表示,根據艾默生的調查,除了8%的資料中心管理者因為因為架構問題希望採用離散工具外,其他92%的管理者,更傾向於採用統一平台的資料中心管理工具。
因此,艾默生提出DCIM(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解決方案,希望能在統一平台上,即時收集並管理資料中心資產訊息、資源使用情況及各個組件營運狀態,讓管理者可以對這些訊息進行分類、整合、分析並加以應用,從而幫助管理者滿足業務需求並優化資料中心性能。
DCIM的系統特點,在速度方面,可以即時收集所有資訊,並在數以百萬的資訊中,擷取對企業在業務及決斷行為上,有用的關鍵訊息;在簡單便利方面,可將監測、計畫制定、控管、自動運轉等納入單一系統中,讓管理簡單化;在可擴充性方面,管理系統不但可大可小,還可以依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擴充。
在作業管理系統方面,DCIM包含資產管理、變更計畫、流程管理及虛擬系統管理;在設施管理系統方面,DCIM包含設備配置管理及環境品質管理;在能源管理系統方面,DCIM包含能源管理、電源系統管理及空調系統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DCIM的管理過程都積極做到視覺化設計,如資產管理是以機房設計圖為底稿,加入機房地板規劃,並劃分租戶使用區域,並可對電源分路櫃、伺服器機櫃及刀鋒伺服器進行資產登記,以及電源線路連接記錄,清楚展現機房可用資源。
陳仲倉指出,透過DCIM可讓資料中心管理者得到全方位的視野與控制能力,進行全面性的監管,科學性的決策以及立即性的行動,進而得到「節能、高效、高可用」的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