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農業進行式 數據耕作時代來臨 智慧應用 影音

AI農業進行式 數據耕作時代來臨

  • 鄭宇渟高雄

AI農業進行式!數據耕作時代來臨,AI型農智慧耕耘座談會日前於高雄盛大舉辦。淮南寰宇
AI農業進行式!數據耕作時代來臨,AI型農智慧耕耘座談會日前於高雄盛大舉辦。淮南寰宇

由高雄市農會及立法委員許智傑服務處主辦、農業部與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指導的《AI型農.智慧耕耘座談會》,2025年6月21日於高雄福容大飯店登場。活動集結中央與地方政府、農業團體、企業與專家學者,吸引超過百位農友及青年農業代表參與,展現推動AI農業落地的強大動能。

立法委員許智傑於開場致詞指出:「AI不該只停留在科技產業與城市場景,更應深入農業、走進農民日常。」他強調,面對勞動力短缺、氣候風險與農業生產結構老化等挑戰,AI技術若能落實在氣候預測、病蟲害監測、智慧灌溉與供需模型預測上,將有效提升農業韌性與生產效率。

他也分享,《人工智慧基本法》預計於下會期進入實質審議,未來法制將更強調應用導向與風險治理平衡。他特別指出,南部尤其高雄,正逐步形成AI硬體與應用發展重鎮,例如邀請NVIDIA設立資料中心、推動台積電建廠等,智慧農業也應成為下階段政策關注重點。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指出,自2017年啟動智慧農業政策以來,農業部已累計建置480處智慧場域、完成194 項技術移轉並衍生8家新創。他以桃城蒔菜與超秦企業為例,說明AI已落實於節水、省工與穩產等層面,帶動價值鏈升級。

未來農業部將依據「智慧、韌性、永續、安心」四大主軸,推動智慧農業2.0與農民數位卡、大數據平台與AI災害應變工具整合,打造高效率低風險的新農業典範。

高雄市政府祕書長郭添貴表示,高雄擁有完整的AIoT治理基礎與實驗場域,目前推動農業資料開放平台、跨域實驗等項目,結合亞灣智慧科技園區的能量,有助於形成產官學研共創的智慧農業示範基地。他強調市府將持續整合資源,加快技術從實驗走向農業、從理論落實到田間。

高雄市農業局局長姚志旺則強調,為加速推動智慧農業落地,市府2025年推出「114年高雄市政府農產業智慧農業補助計劃」,補助項目涵蓋智慧感控與環控系統、智慧農機、智慧服務及數位解決方案等,並配合「高雄農來訊」數據平台,協助農民即時掌握防災與栽培資訊。未來市府將推動農業設施化、強化生產環境與資訊平台建構,加速高雄智慧農業普及與落地。

高雄市農會理事長楊榮南分享,農會持續推動農民數位識能教育與平台應用,期盼透過產官學合作,共同建立區域數位農業升級策略,成為農業轉型的重要推手。

本次座談活動分為上午與下午兩大階段,呈現從趨勢洞察到實務應用的完整脈絡。上午聚焦「AI 趨勢與產業影響」,由資策會董事長黃仲銘、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透過預錄影片分別就 AI 治理、永續商業模式與數據信任等面向深入剖析,協助農業從業者掌握全球AI發展對農業生產與治理的關鍵啟示。

活動並邀請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台灣數位信任協會理事長詹婷怡,及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風險諮詢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溫紹群,從制度設計、企業轉型與農民數位識能等角度,提出簡要觀點與行動建議,為地方農業注入更多跨域合作的思維。

下午則聚焦應用實戰,邀請Amazon Web Services(AWS)合作夥伴淮南寰宇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物聯網(AIoT)資深總監蕭志盛,分享實際導入案例,涵蓋感測器整合、數據上雲、與自動化農業應用的實務經驗。現場互動熱絡,農友踴躍提問,充分展現地方農業對AI導入的高度關注與積極回應。

立委許智傑強調:「我們希望透過這場座談,催生出更多AI農業的落地應用,讓AI不再只是科技名詞,而是真正種在土裡、看得見成果、農民用得起的種子技術。」

本次座談會成功搭建產官學研平台,主辦單位表示,未來將持續擴大示範場域與教育推廣,協助農民實際操作AI工具,讓科技走入田間、貼近農民,真正落實智慧農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