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扮演永續發展加速器 IBM力助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效益
- 魏于寧/台北
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各界共同願景,2015年聯合國制定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SDGs)後,各國積極制定相關政策,近年AI技術快速成熟,產官學界開始思考如何透過AI加速實現SDGs。對此趨勢,IBM商業價值研究院在近期發布的「駕馭轉型」報告中指出,氣候變遷已對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帶來重大影響,AI將是解決此問題的重要解方之一。
台灣IBM AI應用架構師李維倫引述IBM的CEO調查研究告指出,目前企業正面臨人才招募與薪資成長、隱私與客戶關係、ESG、供應鏈管理、網路資安等五大挑戰,ESG和供應鏈位列其中之二,「為因應挑戰,已有近半數的供應鏈主管在過去兩年內導入自動化科技,另有被視為「創新先行者」的20%企業,積極運用AI和自動化技術強化供應鏈,這些企業希望透過先進科技,開發綠色商機、提升營收,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他強調雖然先行者面臨的風險較高,但也有機會形成競爭優勢,「尤其是AI在供應鏈管理的應用成效普遍被認可,將有助於企業達到永續經營目標。」
李維倫進一步表示,AI在供應鏈與永續發展的應用,主要聚焦於永續風險控管、供應鏈優化,以及供應鏈ESG優化等三個面向,實際應用時,企業可透過生成式AI技術整合內外資料,建立訂單、物流、生產流程等自動化機制,進行情境模擬與預測,在執行策略時降低風險,並藉此提升整體營運效能。另外為了配合國際供應鏈要求,企業必須著手監控ESG相關數據,AI可自動化數據收集和生成ESG報告,符合客戶端的碳盤查規範。
六步驟優化企業營運 四面向革新供應鏈
朋昶數位科技協理陳昶儒也認為,AI已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工具,在企業需求預測與模擬中,「此技術的應用過程可分為資料蒐集、資料清洗、AI模型建立、模型調校與優化、模型治理和策略應用等六個步驟。」在資料蒐集過程中需建立完善機制,明確定義所需資料類型。資料清洗步驟須確保品質一致性和可靠性。AI模型建立則須依據企業實際營運資料訓練專屬模型。模型調校與優化部分需持續測試、調整,提升決策建議準確性。模型治理時,需在保護個資和促進資料共享前提下,確保AI模型持續運作,並降低資料外洩風險。最後的策略應用,可將AI分析結果轉化為企業決策參考,「透過以上六大步驟,企業不僅可藉由AI控管風險,還優化需求預測結果、精準模擬未來情境,加快永續發展進程。」
除了朋昶數位科技的永續發展六步驟外,李維倫也介紹了IBM Maximo Application Suite對於AI在全球供應鏈管理的四大面向應用。首先是供應鏈規劃。在此階段,企業需制定生產策略、戰略以及詳細計劃,AI可用於庫存成本管理、銷售預測,並優化生產排程。第二個是生產製造和交付,企業可利用AI建構預測性維修機制,確保設備正常運作,並精準掌控元件庫存量,優化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第三個面向是物流倉儲,導入AI後,企業有機會將產品裝運到交貨的時間縮短三分之一。最後則是常被忽視但同樣重要的面向是採購,採購貫穿整個供應鏈流程,AI在採購決策、供應商管理和成本優化方面都可發揮重要作用。
AI優化採購流程 加速企業永續轉型
李維倫指出,從請購、合約審查、申購到驗收發票開立,採購流程中的每一環節都可透過AI技術優化。「例如在審視採購合約時,AI可以快速檢核供應商提供的ESG報告,確保符合最新規範,大幅提升效率。」此外AI還可協助比對不同供應商間的差異,在更換供應商時深入分析合約內容,辨識出相似但實際規範不同的細節,或分析流程路徑、匯率和週期差異等複雜問題。近期就有台灣製造業者在IBM的協助下,打造從RFQ(報價申請)到BOM(物料清單)再到自動產生報價的全流程自動化系統,只需使用自然語言描述需求,AI就可在資料庫中找出合適的供應商並自動生成報價,有效提升採購流程效率。
上述只是IBM的台灣成功案例之一, IBM近年更與長期夥伴的朋昶數位科技,攜手協助多家客戶推動永續藍圖。陳昶儒提到,多數企業面對數位與永續雙軸轉型時,常不知從何著手。為解決此問題,朋昶與IBM提供涵蓋多面向的方案與服務,從設計示範情境、協助客戶定義需求、提供建議、制定導入計劃到建置系統等一應俱全。「除此之外,我們還充分利用IBM在台灣建立的夥伴生態系統,整合了上百家合作廠商的專業能力,以一站式購足服務模式,讓企業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最合適自身需求的系統。」
對於企業如何應用AI技術,打造永續發展架構,李維倫則建議可用「3加2」架構,意即透過「制定永續計畫與藍圖」、「建立集中式觀測平台」兩個基礎步驟,加上「合規」、「創新」和「永續即服務」等三個發展階段逐步建立基礎。他重申,AI在永續發展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企業必須先有清晰的永續發展藍圖和有效的監控系統,同時選擇好的平台和可靠的合作夥伴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素。「3加2架構結合AI技術和專業合作夥伴,可更快、更有效的落實永續發展目標,在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中創造商業機會、提升品牌形象,落實企業與環境永續發展的雙贏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