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AI時代 高雄聚焦半導體、電動車硬實力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ST Microsite

全新AI時代 高雄聚焦半導體、電動車硬實力

  • 黃馨影高雄

高市府為強化在地科技產業競爭力,特別辦理「掌握AI脈動引領電動車及半導體再創新」產業交流會,吸引逾百位企業代表到場聆聽(圖為大合照)。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高市府為強化在地科技產業競爭力,特別辦理「掌握AI脈動引領電動車及半導體再創新」產業交流會,吸引逾百位企業代表到場聆聽(圖為大合照)。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攜手工研院,於5月8日高雄洲際飯店舉辦「掌握AI脈動 引領電動車與半導體再創新」論壇,現場邀請產官研等專業人士,以AI技術為主軸,聚焦半導體、電動車產業發展方向,透過專題演講和專家座談,促進科技產業互相交流,提升在地企業凝聚力及促進擴大在地產業發展量能。

高雄完備電動車及半導體S廊帶產業鏈 促城市轉型

論壇由高雄市政府經發局副局長高鎮遠致詞揭開序幕,高鎮遠表示,高雄市把電動車和半導體作為城市轉型發展的主軸,從橋頭科學園區、到楠梓產業園區、仁武產業園區,一直延伸到亞洲新灣區,透過爭取中央資源,發揮地方優勢,形成完整生態系。

高雄市政府經發局廖泰翔局長指出,高雄得益於其海空雙港、廣闊的腹地等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完善的基礎設施,建構半導體S廊帶,並打造高雄為全球電動車產業基地,目前半導體、電動車產業已納入策略性與重點發展產業,提供房屋租金、勞工薪資等獎勵補助,並仁武產業園區及橋頭科學園區等用地也持續開發中,更多的產業用地相繼釋出,挹注產業發展所需,促城市轉型。

AI旋風吹入終端 AMD為首個推出AI PC晶片的廠商

AMD台灣區商用業務處資深業務協理黃偉喬表示,AI技術持續進展,從文字、影像,到多模態模型,AI已遍地開花,不只在雲端,也在邊緣、終端設備,AI旋風已吹入PC、手機等設備,AMD也是第一個推出AI PC晶片的廠商。

AMD是目前唯一能從雲端、邊緣運算到終端,提出完整解決方案的晶片廠商。黃偉喬說明,有別於過往產品傾向做HPC, AMD推出的AI GPU加速Instinct MI300X,提升半精度運算等,適合做AI訓練,192 GB的高運算記憶體,提供大型語言模型推導與生成式AI工作負載所需的運算力與記憶體效率。

面對AI浪潮,半導體需求增加,高雄運用其戰略位置成為國家級先進產業聚落的前沿,高市府已與多家領先半導體公司建立合作,包括日月光公司,加上晶圓廠龍頭台積電開始在高雄進行擴廠,凸顯高雄日益成長的產業凝聚和創新能力,並為全球半導體和智慧裝置市場的供應鏈穩定性提供新的成長點。

強化台廠半導體、光電優勢 工研院整合矽光子平台

在高算力、低延遲、高頻寬等趨勢下,傳統資料中心面臨傳輸速度與運算效能的挑戰,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組長方彥翔表示,矽光子具有低耗能、高效運輸等特性,將成未來主流解決方案。

方彥翔指出,矽光子技術整合光模組與電路,速度更快且功耗更低,但商用化仍有待解決課題,預估2年後才有實際應用。

矽光子技術可提高AI資料傳輸效率,包括車用領域、醫療感測皆是重點應用,高雄半導體產業布局除了產業鏈中上游的製造、設計端,也拓展到應用端,除智慧移動,智慧醫療也是高市府推展的重點,全球首座生成式AI醫療產業聚落即在高雄亞灣區誕生。

台廠在電(半導體)產業與光通訊產業皆很強,但兩者缺乏整合,工研院將打造矽光子平台,結合台廠優勢,協助把兩個產業串接。

車載資安國際標準即將上路 台廠積極面對或可後發先至

高市府與交通部合作在橋頭科學園區,打造國家級自駕車聯網試驗場域,結合智慧共桿等產業,為車聯網技術及產品驗證、服務提供試驗場域,吸引相關產業進駐,使高雄成為電動車發展的智慧城市示範場域。面對電動車時代來臨,SGS管理與保證事業群營運總監何星翰指出,未來將以由軟體定義使用規格為主流,產業競爭格局進入重塑期,若將電動車視為有四個輪子的iPhone,台廠有很大的機會。在智慧車普及的時代,大量機密資料將隨時進行交換和傳輸,資安和網路安全成車輛整體安全的核心部分之一。

何星翰說明,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發布3項關於智慧車的重要法規R155/R156/R157即與資安有關。整車廠必須依每種車型的有效網路安全管理體系(CSMS)及軟體更新管理系統(SUMS),逐步要求各供應商符合ISO/SAE 21434與ISO 24089管理架構和產品合規設計,台廠面對電動車國際標準即將上路,必須積極應對,或可後發先至。

自動駕駛軌跡預測等 鴻海生成式AI為電動車注入創新

鴻海的戰略在成為平台打造者,目標為Smart Manufactureing(智慧製造)、Smart EVs(智慧電動車)、Smart City(智慧城市),其中,智慧城市與高市府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期在高雄打造更智慧、更環保的城市生活。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表示,鴻海投入眾多資源在電動車領域,如透過生成式AI生成多樣化街景場景,AI根據真實的街景(如晴天)預測出下雨、陰天等街景,可大幅降低收集資料成本,提升自駕模型物件偵測精準度。另方面,鴻海研究院使用生成式AI所研發的新世代自駕AI模型「QCNet」,解決長距離、多路徑的預測,並在自動駕駛軌跡預測大挑戰Argoverse 1與Argoverse 2中,取得連續10個月的第一。

AI時代台廠具硬體優勢 人才軟體待補足

在論壇最後的專家座談中,栗永徽表示,目前知名的AI大型模型,皆為國外公司所建,隨著AI產業化,AI模型將進入各產業,當基礎模型承載的內容不是基於台灣價值觀,特別在教育這塊,將會出現問題。

何星翰指出,以業界來說,需要政府資金挹注,方可開發這麼大的AI模型,因此,如何創造有利的環境或誘因很重要。

方彥翔則認為,AI的落地更重要,透過使用者的使用,台灣可跳脫出原有架構,開發出新的商業模式,不再陷入硬體或軟體發展的迷思。

台廠的硬體優勢,促使其在AI產業站在絕佳的關鍵位置,但在AI領域,尚須補足人才和軟體,因此人才培育、產學合作是必要的,高雄也將與更多學校合作育才、攬才、留才,並力促高等教研資源落地,搭配市府持續引進高科技產業及在地企業高值化轉型打入高科技市場,全面發展高雄成為科技智慧新城。(高雄市政府經發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