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社長的產業戰略筆記》:下一個台灣黃金十年的產業戰略點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719
Event

《黃社長的產業戰略筆記》:下一個台灣黃金十年的產業戰略點

  • 黃書瑋台北

中美貿易大戰之後,美、中、台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科技產業的競合上更加受全球關注。台灣是美國的邊緣政策,但美國卻是台灣生死存亡的核心政策。美國矽谷對於人工智慧、大數據、量子技術等前端技術的探索與演進,更是影響全球科技產業布局的關鍵。對於台灣人來說,需理解美國科技大廠對於供應鏈的真正需求,對應到台灣供應鏈,不僅僅是台灣引以為傲的硬體製造,更涵蓋了軟體及應用的整體趨勢。

那麼,誰該思考這些問題?未來10年絕對是台灣下一個黃金10年,如何形塑台灣未來的產業戰略,可從台灣產業史觀、過去50年的產業變化窺見蛛絲馬跡。

《黃社長的產業戰略筆記》線上音頻課 。IC之音

《黃社長的產業戰略筆記》線上音頻課 。IC之音

1970~1980年是世界改變的關鍵期。1974年台灣RCA計畫啟動,台灣半導體產業種子團隊形成,這批種子部隊到美國學習並參與了重要的半導體發展歷程,將半導體設計、製造,光罩、設備、材料等技術帶回台灣。但並非只有台灣看見半導體的發展遠見,與此同時,在日本通城省的主導下,由NEC、三菱、Toshiba等八家公司組成半導體產業發展組合,四年內開發出四千多個專利,甚至超越美國的Intel。致使美國運用政治力,與日本簽訂協議,台灣在此國際情勢下開始加入半導體供應鏈的生態體系。整整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台灣成為世界獨一的存在,而且是個無二的成功範例,全世界前30大EMS製造廠有七成的產值來自台灣企業的貢獻。
   
時至今日對比產業發展史,以此基礎進行橫向的理解與對比現今面對的情境,產業該如何看待與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泰國這些國家在地的EMS製造廠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敵是友?可能的合作模式是什麼?台灣的IC設計公司該如何創造、連結更多的機會?過去幾年全世界採購SMT設備最多的國家,除了中國、美國、德國之外,最多的國家是墨西哥與越南,那麼該如何去理解墨西哥未來於半導體市場的需求?台灣的運籌體系是不是應該去理解從台灣直飛Arizona然後到墨西哥的航線?該不該著手長期布局?

這些問題並非是台灣電子業專屬的問題,台灣必須去理解國際市場對台灣的期待。當台灣創造更多的需求,跟全球主要國家連結越密切,台灣的存在就是一個具高度價值、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本文摘自IC之音《黃社長的產業戰略筆記》線上音頻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