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應對川普關稅 伺服器急驚風|AI晶片如何繞過禁令進入中國? 智慧應用 影音
戴爾
DTRmember

每日椽真:應對川普關稅 伺服器急驚風|AI晶片如何繞過禁令進入中國?

  • 陳奭璁

早安。

AI晶片是如何規避美國禁令進入中國呢?這個問題在DeepSeek推出後更引起外界關注,而SemiAnalysis創辦人Dylan Patel近期接受Lex Fridman訪談時,透露了一些訊息

他提到,有關 AI 晶片繞過美國禁令進入中國的情況十分複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字節跳動(ByteDance)的角色。該公司主要透過全球各地租用雲端服務(例如 Oracle 和 Google)以及直接購買 GPU,從而獲得大量運算資源。這些 GPU 除了支持 TikTok 等應用之外,也可能被用於 AI 模型的訓練。

除了字節跳動外,許多較小的雲端公司也在參與 GPU 的走私活動。有一個案例顯示,一位半導體產業人士在舊金山搭乘頭等艙飛往中國時,竟攜帶了一個僅能裝 GPU 的 Supermicro 箱子。這種走私方式極具利潤:在美國價值 24 萬到 25 萬美元的伺服器,到了中國卻能賣到 30 萬美元,顯示出走私行為背後的龐大利潤驅動。

據估計,去年約有 20 萬到 30 萬個 GPU 是通過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美國等地在內的多種途徑走私到中國的。與此同時,Nvidia 公司去年合法運往中國約 100 萬個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 H20 GPU。這些 GPU 在某些技術指標上,尤其是在推理方面,甚至超過了 H100,顯示出其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優勢設計。

由於美國對高性能 GPU(例如 H800)的出口管制,這類晶片已無法直接運往中國,使得走私成為獲取先進運算能力的一種替代手段。儘管面臨諸多限制,中國仍在積極發展本土 AI 技術,並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必要的硬體資源。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日本車廠合併傳破局 台供應鏈提2大劇本

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經營整併計畫恐怕面臨破局,雖然至截稿為止,雙方皆發出聲明仍在繼續談判,但朝日新聞(Asahi Shimbum)報導指出,日產社長內田誠已向本田社長三部敏宏直接表達了終止雙方經營統合MOU的意向。

本田與日產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地位不言可喻,而這為期一個半月的整併談判或以失敗收場的訊息,自然格外引起業界關注,因為與日本的汽車產業互動密切,對於本田與日產的合併,台灣業者也提出看法。

航太、軍工一體兩面 供應鏈左右手都受惠

受惠全球國防自主需求以及航空市場急速復甦,航太產業左手大吃軍工、右手大啖航空商機,相關產業鏈也看旺前景。業界認為,軍工與航太產業可以說是一體兩面,軍用時就是軍工產業,而民用時就是航太產業,尤其台灣近年強化國防軍工產業決心甚烈,航太產業基本上也是跟著齊頭並進。

業界人士指出,航太產業的推動無疑是台灣國防自主的重要關鍵因子。但以目前全球航空市場分佈來說,過去市場皆為歐美業者把持,而亞洲供應鏈至多只能擠進Tier3,主要負責零組件加工以及金屬原物料供應,切入次系統的機會少之又少,而推動台廠從零組件層次進展到次系統開發,無疑也是現階段航太產業鏈共同的布標。

求不再被NVIDIA壓著打? 中國AI晶片靠DeepSeek謀翻身

 隨著Deep Seek話題沸騰,帶動其網頁與App訪問量暴增。新用戶巨量湧入令DeepSeek屢屢給出尷尬的「伺服器繁忙」延宕回應,不禁讓外界懷疑,DeepSeek雖擁低成本模型優勢,卻難免陷入龐大需求湧入的算力瓶頸。

也因此,過去一路被NVIDIA壓著打的中國本土AI算力,紛紛跳出來充當DeepSeek的後援救火隊,華為昇騰、壁仞科技、天數智芯、摩爾線程、沐曦等多家中國本土AI算力廠商先後宣布相容DeepSeek。

川普揮舞關稅大刀 監視器提前拉貨面板量能上看300萬片

美國總統川普一上任後,就大力揮舞關稅大刀,不過,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加徵,在最後一刻喊卡,暫緩實施30天,但對中國加徵的10%關稅則照常執行,對此,中國也立馬出手反制,對部分美國商品課徵10%~15%的關稅。

供應鏈業者指出,短期來看,關稅的加徵確實會影響到整機的成本,以監視器來說,因為對成本的敏感度較高,估計整機成本上漲幅度約在5%左右。

應對川普關稅供應鏈不同調 伺服器急驚風、NB慢郎中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對中國大陸加徵10%關稅,對加拿大、墨西哥則給予1個月暫緩加徵關稅,相較於伺服器供應鏈積極因應,消費電子供應鏈態度淡定。NB品牌廠及ODM廠均指出,無意遷移至美國本土生產。供應鏈開玩笑說,等加徵60%再說。

日前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表示,美國對鄰國加、墨加徵關稅,令人驚訝,也讓遷移到墨西哥設廠的供應商懷疑人生。他說,宏碁短期將以通路庫存因應,長期評估赴美生產NB。供應鏈進一步分析,品牌廠勢必會「評估」,然是否定案,另當別論。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