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童子賢解讀川普關稅算盤 | 戴正吳親吐:未告退隱老友郭董
早安。
川普上任首日就大刀闊斧簽署一連串行政命令,從人口到產業政策皆被橫掃一輪,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2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卻認為,從結論來看,沒有與原來預期偏差太多,且反而有些是往好的地方稍微修正,非但沒提到對中國加徵關稅,針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關稅政策則是給予緩衝時間,顯然第一天並沒有擺出馬上要對抗貿易夥伴的姿態。
經濟學人評論川普就職演說則提到,川普希望透過關稅減少美國貿易赤字、重建製造業並創造政府收入。然而,這些做法存在誤判,關稅未能有效實現這些目標。關稅會使美元升值,這反而會損害美國的出口,且未能解決根本的經濟問題。
另外,DIGITIMES日前分析了戴正吳狀告鴻海的背後可能原因。今日戴正吳則在Facebook向DIGITIMES表達:「本案與鴻海三次調解庭未果(非郭董),結論移付法院審理。在此澄清沒告郭董。」
最後,NVIDIA黃仁勳日前來台,1/18日與30多位供應鏈高層用餐,有許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經過DIGITIMES深入追查,也有許多低調鮮少接受採訪的大咖,您是否認得出這些董事長們嗎?歡迎留言。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近年來,中國IC產業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寒武紀,隨著市場神話的包裝,寒武紀創辦人暨董事長陳天石,不僅成了出身江西的首富,也超越中國第一大IC設計公司韋爾的創辦人虞仁榮,晉身新一代中國晶片業首富。
根據彭博(Bloomberg)億萬富翁指數,截至1月20日,陳天石以97.8億美元(約人民幣715億元)身家位居第279名,略高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
川普雖在21日就任首日並未立即向墨西哥、加拿大等貿易夥伴徵收25%關稅,但這把大刀遲早會落下。台廠近年進行全球化布局為的就是分散風險,而川普時不時的關稅宣言也難免影響台廠的下一步計畫,對於川普的關稅經濟學,業界如何解讀?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則用行動回答,強調墨西哥廠原訂4月投產的計畫,不會因此改變。
童子賢22日受邀出席三三企業交流會擔任演講嘉賓,針對產業局勢發展與世界新局提出見解。而時機點剛好恰逢美國總統川普新官上任,因此川普的一舉一動將如何影響全球局勢,自然也成為在場企業家相當關切的議題,而童子賢也針對川普迄今所提出的政策提出個人看法。
全球電動車(EV)滲透率持續攀升,其中台灣市場受惠各大汽車品牌陸續引進純電動車(BEV)款銷售,正快速成長。2024全年電動小客車年成長率突破5成,充電營運商業者看好,快充充電樁將會是未來布建主力,解決車主的里程焦慮。
2024全年電動小客車領牌數達3萬8,033輛,年成長為53.5%,歷年累計領牌數則達到9.7萬輛,顯示台灣小客車市場的電動車滲透率正式超過1%。電動車供應鏈業者認為,2025年純電車款市佔率更有望突破1成。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近期挑戰Tesla,宣布小米SU7在2024年12月交車量已超越Tesla Model 3,成功躋身中國電動車(EV)轎車銷量榜Top5。
在此之前,比亞迪的統計也顯示,其純電動車(BEV)產量亦首次超越Tesla,成為全球電動車產量的領導品牌。
中國與美國在許多方面都是彼此的頭號對手,在電動車競賽這條路上當然也不例外。客觀來說,中國電動車在政策的鞭策與補助的獎勵下,雖然各品牌之間水準難免有落差,但是以滲透率來說,中國還是明顯取勝;更有甚者,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以來,包含比亞迪在內的中國品牌車廠,更是不遺餘力地想要將中高階車款出口至海外。
反觀美國,根據Cox Automotive發布的數據,美國前十大電動車銷售榜當上,除了第一名的Tesla、第二名的通用(GM)、第三名的福特(Ford)、第六名的Rivian,其餘都不是美國本土車廠,可見如要在排除外來廠商的前提下,討論兩國本身的電動車實力的話,中國恐怕還是略勝一籌。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