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313
member

台美半導體貿易關係解析(5):台美半導體貿易的夥伴關係

一旦美國政府釜底抽薪,台積電除了加速布局美國先進製程之外,似乎也很難有更好的選擇。

根據中華民國海關的統計資料,2024年台灣半導體總出口值是1,650億美元,其中出口到中國+香港的總金額為852.6億美元,貢獻51.7%。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金額為74億美元,佔台灣總出口的4.5%。從比重上來看,就算美國政府課徵新的關稅,看似對台灣整體的衝擊有限。

但從以下的統計表上可以看出,美國市場的佔比從2020年的1.3%,逐年提高到2024年的4.5%,而且後勢看漲,因此掌握哪些廠商到台灣下單,而且將晶片直接運回美國,就是我們抽絲剝繭,理解產業結構的重要變化。

我們也可以從美方的數據探索最新的台美半導體貿易狀況。從美國進口的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1~11月美國進口的半導體總金額363億美元,其中來自台灣的進口金額是102億美元,佔比28.1%。

至於產品類別,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對外採購的半導體以邏輯晶片為主,佔比高達70%,這些晶片可能用於美國自建的資料中心,除了台灣之外,也包括來自愛爾蘭與以色列的英特爾海外工廠。另一方面,增加對台採購的原因也包括英特爾不僅在台積電下單代工高階微處理器,而且將晶片運回美國進行組裝,因此從帳面上來看,美國對台灣的採購持續增加。

扣除台灣從美國進口的半導體,在貿易結構上,2024年1~11月台灣對美的貿易順差是59.5億美元,超過以色列(31.6億美元)、愛爾蘭(11.6億美元)。愛爾蘭與以色列的逆差是英特爾(Intel)自家生產線的布局造成的,而台灣的逆差也有不少是英特爾委託台積電代工的貢獻,如果要抓「戰犯」,台積電就很難撇清關係。但台積電也不過是代工廠,真正決定將訂單放在台灣的是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英特爾、博通Broadcom)、Marvell等這些美系的業者。

對台灣而言,對美的半導體出口看似僅有總出口金額的4.5%,但這74億美元,大約相等於台灣紡織業的出口值,或化工產業出口值的1/3,何況背後還有美系業者將產品直接從台灣出口到其他國家的比重,一旦美國政府釜底抽薪,台積電除了加速布局美國先進製程之外,似乎也很難有更好的選擇。

關鍵是,看似非常國際化的半導體晶片事業,其實在生產製造的過程卻須內化競爭力,台灣的工廠在最先進的製程上扮演母廠的角色,一旦先進製程良率提高到最佳狀態,才可能到海外複製、擴廠,從這個角度觀察,要到美國生產最先進的2nm,至少也得在台積電台灣母廠真正量產之後的2~3年後才比較實際。

不瞭解半導體產業生態關係的政治人物,腦袋裡思考的是政治力度與期待的成果,至於留給企業的問題,那就需要企業家以最好的智慧來解題了。

 

一旦美國政府釜底抽薪,台積電除了加速布局美國先進製程之外,似乎也很難有更好的選擇。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