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Event

新川普時代:從EMS產業看兩岸供應鏈的勢力消長(三)

黃欽勇/評析

除了營收規模之外,我們能從毛利率、營益率、庫存、應付帳款看到陸資、台資企業間的不同。營收已經衝到第三名的立訊最值得注意,這家公司並沒有因為規模擴張而出現利潤率明顯下跌的現象,我們不能把原因歸諸於「政府補貼」,新銳公司挑戰高難度事業的銳氣才是關鍵。

新興國家的產業發展路徑

一般而言,台灣的資金成本遠低於美國,以及鄰近的中國、南韓、南亞、東協國家,跟台灣相近的僅有日本。就電子量產企業與通路商而言,「資本密集」是行業的特性之一,如果以百米賽跑為例,資本深具優勢的台灣在參與百米競賽的競爭者中,其實已經偷跑了10米,如果沒有獨到的優勢或策略很難跟台商競爭的。

但從財務報表上已經看出陸資業者殺氣騰騰,如果沒有美中貿易大戰的有利條件,台資企業也很難長期維持領先優勢。在美中對抗的大格局下,台資如何布局下一個階段的戰略,對東協、南亞地區的EMS製造廠而言,台資是敵、是友,也應該有一定的認識。

越南、菲律賓、泰國的業者還很難成氣候,但印度的TATA、信實集團在做策略調整之際,我們如何理解在電子業有上千億美元貿易逆差的印度,要如何調整產業結構。除了印度傳統的大集團之外,印度的獨角獸企業能成為台灣的助力,甚至目標市場嗎?

過去半世紀,新興國家從無到有真正成功的範例只有三個,南韓、台灣與中國。台灣、南韓發展半導體與ICT產業都在產業發展初期,也以舉國之力全力以赴。中國則是以聚合菁英,善用本土市場在行動通信時代結合外資之力,建構了前所未有的產業發展模式。

2009~2019年間,全球GDP的總量擴張了27兆美元,其中有3分之1來自中國的貢獻。中國GDP有外資的因素,但本土養成的菁英、政策全力支持,以及風起雲湧的智慧應用商機,都是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的關鍵。

只是這樣的產業發展模式不會重現,除了印度擁有同等級的市場之外,其他國家都難望項背。只是世局的演化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在美中貿易大戰的背景下,如果以後的手機廠都是中國製造的,甚至無人機、人形機器人等眾所期待的邊緣運算產品都必須來自中國,那麼西方世界現在積極布局的「美中脫鉤」就是白費功夫了。

1月20日川普上任,脫鉤是既定政策,那麼全球有哪幾個國家具備替代中國供應鏈的條件呢?也許我們從人口1億人以上的國家盤點起,先進國家中的日本不可能回頭組裝手機,烏俄戰爭中的俄羅斯也不可能。奈及利亞等非洲國家與南亞的孟加拉、巴基斯坦都需要基礎建設,可以考慮的「候選國」只不過剩下墨西哥、越南、印尼、印度等少數幾個國家而已。

川普以中國為假想敵,打散了供應鏈,世界跟著團團轉,但真正能替代台灣與中國的選擇,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非常有限的。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