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醫療需求提升 心理健康與壓力調適成為科技族群無法忽視課題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EVmember

遠距醫療需求提升 心理健康與壓力調適成為科技族群無法忽視課題

  • 黃書瑋台北

數位科技翻轉過去的健康照護模式,遠距醫療的發展因為數位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讓醫療與照護超越地域、距離及時間更加靈活。DIGITIMES Research報告指出,美國在推動遠距醫療發展的同時,特別將行為與心理健康的遠距醫療服務永久納入保險給付範圍,帶動了相關的視訊平台技術、病患遠距監測及行動健康App的發展。

精神科醫師馬大元指出,精神疾患的數字隨著時代發展不減反增,美國的憂鬱症五十年間成長10倍,台灣成年人的憂鬱症與焦慮症在二十年間成長兩倍,青少年則成長三倍。這類數字的成長尤其在先進國家更是明顯,且隨著時間完全沒有緩解的趨勢。過去推測,精神疾病是因壓力引起的現代文明病。但心理學家深入推究原始部落居民的壓力狀態,發現毒蟲猛獸、飢荒洪水、傳染疫病、部落暴力爭鬥等高死亡率原因,原始人的壓力不亞於現代人類,但原始部落的憂鬱症年發生率為兩千分之一,工業化國家則是二十分之一。

馬大元表示,缺少日照、夜晚光害、運動量不足、各類營養素及微量元素缺乏、過多食品添加物與熱量等生理影響;以及不佳的照顧模式、不良的教育制度、功利的社會環境、過多依賴理智、過少內在感受、資訊飽和的大腦、社會連結欠缺等心理影響,是我們與原始壓力最大的差異。他強調,任何生物都必須對抗來自各方的壓力,發展出合適的適應能力,以尋求生存及繁衍。因此面對壓力需重新建立信念,即壓力反應的初衷在於「求生存」,因此它是一種對於生存有極大幫助的「好」能力。之後再得以思考,壓力調適到底是要調適什麼?是「壓力源」還是「壓力反應」。

現代人類的複雜認知,面對壓力反應的複雜度也遠勝過去,更無法忽略壓力調適。因為壓力不但擾亂自律神經、新陳代謝與免疫力,壓力荷爾蒙甚至能夠直接殺死腦細胞,造成腦功能退化。但馬大元強調,找到合適的調適機轉,可以讓身、心產生正向轉變,甚至能重塑大腦迴路、促進腦細胞新生。用對方法,可同時創造平靜與活力。此時,壓力就再也不是壓力,反而是讓人能力升級、逐步實踐人生夢想的好老師。(本文摘自IC之音《煥然一新大腦快樂學》線上音頻課

馬大元醫師

服務精神醫療近三十年,現任新竹馬大元診所院長。診所位於竹科出入口,並為許多科技企業提供駐廠諮商服務,累積許多與科技產業族群相關的精神需求臨床案例。天生亞斯特質,高中曾一度憂鬱,因緣際會開始探索心理與健康議題。克服後考上陽明醫學系,七年後於醫師國考、高考拿下雙料狀元。臨床工作滿檔外,成立公益組織「新竹市精神健康協會」,服務弱勢精障者及家屬,榮獲年度好人好事代表。每年媒體節目及各類講座上百場,積極宣導身心健康概念。主持公視《換個爸媽過幾天》節目,入圍金鐘獎兒少節目與主持人獎。著有《心靈影像的力量》、《導演症候群》等六本著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