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外商為何逆勢搶進台灣? 五大優勢蓋過地緣政治風險 智慧應用 影音
TI(ASC)
DForum0620

半導體外商為何逆勢搶進台灣? 五大優勢蓋過地緣政治風險

  • 陳玉娟新竹

超微有意來台設立研發中心,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近日證實超微已送件審查,補助細節則需再研議。李建樑攝(資料照)
超微有意來台設立研發中心,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近日證實超微已送件審查,補助細節則需再研議。李建樑攝(資料照)

針對超微(AMD)有意來台設立研發中心,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近日證實超微已送件審查,補助細節則需再研議,目前仍未批准申請。

台半導體供應鏈表示,不只是超微看上台灣,近年來台設立研發據點或建置新廠的外商不少,彈丸之地且又遭外媒與國際大廠認為是危險區域的台灣,魅力卻不減反增,這可歸功於五大優勢。

其中,除了台積電大單磁吸吸效應外,隨著AI大勢快速來臨,原本就與NVIDIA、超微及英特爾(Intel)等大廠合作關係緊密的台PC、伺服器等供應鏈,地位扶搖直上。

如黃仁勳先前所說:「在這場AI革命中,台灣的角色多麼重要,NVDIAI與台灣一起成長,台灣拯救了NVIDIA。」

近年受到美中衝突加劇、3年疫情衝擊,中國經濟發展轉弱,供應鏈全面開始重組,在法令、經營投資環境與生產成本大幅提升,中國全力扶植本土產業,以及ESG議題也開始發酵下,不少台廠與外商也都開始分散風險轉移陣地,研發或生產重心轉向東南亞、台韓等地。

以台廠為例,代工方面,在蘋果(Apple)策略下,緯創、和碩紛淡化中國製造業務比重,另於半導體封測產業,繼日月光投控退出中國,加速啟動台灣、韓國與東南亞等全球多點布局後,後段測試大廠京元電也出售中國蘇州廠。

此外,台積電則受到美中禁令限制,在中國製程技術與產能推進已到此為止。

另在外商部分,更是顯見出走潮,半導體首當其衝,除了受管制的業者外,如高通(Qualcomm)也面臨華為再起等挑戰,先前在中國也進行裁員,環環相扣進而影響金融等眾多產業。

面對全球政經環境動盪不安,國際大廠也積極另尋中國以外生產或研發等據點,除了東南亞外,遭遇外媒與大廠公開點明台灣是危機區域的台灣,來台投資設點的大廠不減反增,多方評估下,五大優勢蓋過地緣政治風險。

供應鏈直言,台灣背負台海危機壓力,但優點卻遠遠高於劣勢,此由近年台商回流與國際大廠加碼來台投資顯見,台灣的吸引力包括:政府提供多方補助、法令完備、人才多元、整體成本相對低廉,以及擁有半導體與電子科技產業上下游完整供應鏈。

在半導體領域,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擁有過半市佔,一舉一動牽動全球半導體市供需與技術發展,按最新規劃來看,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技術根留台灣不變,在台擴產計畫持續,大單完全發揮磁吸效應。

除ASML進駐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後,2023年底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宣布在台設立先進節點及高階製程技術研發中心,加上應材持續加碼台灣,全球前三大半導體設備廠全數到齊。

據估算,三大廠來台設立高階研發中心,可望新增對台採購新台幣133億元,並帶動4,337億元在台投資,後續除能帶動50家台廠參與外商研發及切入國際供應鏈外,亦讓台灣成為全球半導體設備研發密度最高的地方。

另外,英特格(Entegris)也於高雄投資5億美元設廠且已啟用;日本富士電子材料(Fujifilm Electronic Materials)除將在新竹新設1座先進半導體材料廠,預計2026年春季啟用外,也會在台南廠啟動擴產計畫,總投資金額將達150億日圓。

而隨著AI大勢來臨,NVIDIA大廠動向也備受關注。先前經濟部技術處啟動「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最終獲得補助的業者為美光(Micron)與NVIDIA,美光的計畫名稱為DRAM先進技術暨高頻寬記憶體研發領航計畫,NVIDIA則是AI創新研發中心計畫,補助款分別達47.22億元、67億元。

其中,NVIDIA補助計畫內容包括在台灣成立AI研發中心,新聘1,000人的研發團隊,投入前瞻技術研發,運用先進GPU技術,與台廠共同進行AI應用的開發,助力台廠走向國際市場。

近期NVIDIA也將免費提供 AI 算力給產官學研與新創進行研發使用,鼓勵台灣產學界投入生成式 AI、大型語言模型、數位孿生等前瞻技術研發,厚植台灣 AI 核心技術,

而同樣也與台供應鏈關係緊密的超微,也有意來台設立研發中心,已送件經濟部審查,但補助細節則需再研議,由此顯見超微也看見台灣優勢,跟進NVIDIA來台擴大投資。

供應鏈也透露,接下來淡出中國的外企更多,也都考慮在台設立據點或加碼投資,黃仁勳如此重視台灣,也給了眾多外企來台投資信心。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