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Event
台積電解密(7):三星是台積電假想敵,或只是鯰魚而已?
為什麼我對台積電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之爭這麼樂觀,無論量子技術或In-Memory Computing的技術,在2025年之前都不會是左右產業勝負的關鍵,就算三星有所突破,要進入商業運轉,並形成足夠的影響力,我想那已經是2030年代了!
2021/7/16
台積電解密(6):打敗台積電的幾種可能性
打敗台積電有幾種方法?我試著寫下來,其中第一項就是台灣「自亂陣腳」。半導體製造是個跟基礎環境高度連結的產業,需要很好的工程師、生產環境。大概十三、四年前,我去看張忠謀董事長時,他跟我說新竹以北,已經沒有12吋廠的土地了。
2021/7/15
台積電解密(5):解構台積電的勝利方程式
台積電的勝利方程式,簡單說就是「資本支出+領先製程+良善的企業精神」。2016年台積電資本支出首度超越100億美元,令台灣媒體津津樂道,如果再把台積電資本支出擴大,帶動周邊產業的投資以及外資企業的貢獻,光是台積電帶動的資本投資,在台灣GDP往前推進上的貢獻,也值得大家有些基本的理解。
2021/7/14
台積電解密(4):世界頂級的技術之爭
英特爾(Intel)認為,台積電的7奈米等於英特爾的10奈米而已,從技術規格來看,確實如此,但怎麼英特爾就玩不過台積電?三星老是先對外宣稱,領先台積電推出最新的製程,但卻又掌握不到關鍵客戶,到最後大家終於明白,這個產業不是先說先贏,也不僅僅是技術領先便可,產品的良率以及合作夥伴、客戶共創的觀念更重要。
2021/7/13
台積電解密(3):製程領先,獨享獲利,誰奈我何?
過去幾年,台積電的研發經費通常都是營收的8%上下,乍看之下,8%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數字,但如果考量台積電晶圓代工的營收是三星電子(Samsung Elctronics)的3~4倍,聯電的6~8倍,如果聯電、三星也以同樣比例投資研發的話,雙方的落差不言可喻。
2021/7/12
台積電解密(2):三階段轉型與競爭模式轉變
眾所周知,台積電創辦於1987年,從那一年算起,大致可以將台積電的經營過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台積電跟台灣多數的公司沒什麼兩樣,試著在代工業務上取得立足的半畝三分地,那是「Pure Foundry」的時代。台積專注製造,告訴客戶信賴他們就對了。台積電不會攪和客戶的利害關係,以「誠信」為核心價值,把事業重心放在創造客戶的利益上。這個階段,英特爾(Intel)看不上台積電,台積電仰望著英特爾,也不知道哪個牛年馬月才能笑傲江湖?
2021/7/9
台積電解密(1) :晶圓代工業的三大競爭要素
從華爾街日報(WSJ)等主流媒體,到格芯(GlobalFoundries)CEO都說,晶片集中於台積電是全球供應鏈最大的風險。這些話不是沒道理,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的市佔率55%上下,獲利是整個產業的8成以上,台積電停工,全球的手機、伺服器,甚至汽車都會是大震盪,贏家全拿,這也是全球科技業領導廠商所面對的常態。
2021/7/8
印太競逐:左右為難的太平洋島國
更多國家參與印太新局的競爭,而印尼是真正位在印太核心地位的國家。這個很會演皮影戲的國家有2.6億人,但語言多種,沒有統一的認同。印尼努力地想成為大國,但龐大的陸軍與自己擁有的內海規模不成比例。像是鄰近的菲律賓一樣,很想要做點什麼事,但什麼也做不了,時而與美國和好,但又經常跟中國拋媚眼。
2021/7/7
印太競逐:大國毫不掩飾的利益主張
美國的國家利益是把太平洋當成內海,美國的全球信譽建立在對日本、南韓的承諾上。1991年蘇聯解體到2008年的金融風暴間,美國主導了世界,無人敢於挑戰。現在美國隱憂中國崛起,並造成骨牌效應。2017年開始的印太戰略是一種進化,美國也拋棄了歐巴馬時代不慍不火的外交戰略。
2021/7/6
印太競逐:意識形態將是未來競爭的槓桿
2020年時,中國常駐海外的部隊達3萬人,中國石油消耗佔全球20%,2017年時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進口國,而現在中國已經有超過3億輛汽車。現在的中國有14億人口,250萬名解放軍、150萬名武警、14個鄰國(世界最多)。一帶一路的政策看似要恢復中華民族的榮光,但卻可能是大搏奕的轉捩點。
20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