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20大EMS/ODM業者,包括中國9家、台灣7家、及北美4家業者,這是以營收來進行排名,若是以「淨利」與「淨利率」,來檢視這二十家業者,又會透露出哪些訊息呢?
若將這二十大業者的營收為X軸,淨利為Y軸,取對數作圖,可以明顯發現沿著一條斜線兩側分布的趨勢,這告訴我們,大型EMS/ODM要賺錢,事業規模非常重要,規模愈大的業者,往往能賺到更多利潤。
鴻海、廣達與立訊便是明顯例子。這三家業者是營收前三大,其營收分別為2,137億、439億與360億美元,而淨利(初估)排名則是鴻海、立訊與廣達,分別賺了50億、19億、18億美元。
但若就各家業者營收與淨利排名加以檢視,自然會有些異常分布的業者,其中淨利排名較營收排名為前,且差異至少為3個名次者,包括了Jabil(3)、Flex(3)、緯穎(8)、藍思(8)、Celestica(3)及Sanmina(4)。
其原因要從淨利率來看。
若觀察這20大業者,淨利率分布在0~7%,若以淨利率3%作為分野,可看到上述6家公司都在3%之上,尤其緯穎與藍思的淨利率,更高達6%以上。
此6家業者加上立訊與廣達共8家,便是淨利率領先的族群。
何以領先?原因有二,一是切入高毛利市場。北美四大業者在兩岸供應鏈業者相繼崛起後,就逐步退出了量大的3C市場,而著重工控、車用、電信與雲端、航太國防與醫療領域。
而廣達與緯穎,抓住了雲端業者成為伺服器最大客戶的趨勢,發展ODM direct模式,更迎來此波AI伺服器爆發商機。
二是垂直整合所導致。立訊與藍思都從零組件業者起家,立訊作連接器、藍思作機構件,持續擴展到其他零組件或模組,尤其立訊靠著一系列購併快速成長,之後才進到整系統組裝,由於零組件佔營收比重高且有系統組裝垂直整合優勢,可達成更高的獲利率。
另一方面,淨利排名較營收排名為後,且差異至少為3個名次者,包括緯創(4)、和碩(6)、仁寶(8)、英業達(6)及聞泰(4),除了聞泰近年在ODM業務上多處虧損情況外,其餘4家業者均是台灣業者。
若以川普發動貿易戰的2018年為起始點,觀察台灣電子六哥,除了廣達從2018年的1.5%淨利率,逐步提升至2024年的4.1%,及鴻海始終可維持2~2.5%外,這四家淨利排名較營收排名落差大的業者都在1.5%以下。除緯創可看到淨利率逐年提升的趨勢外,其餘三家並無看到明顯改善跡象。
這幾家業者都是電腦系統廠出身,零組件事業與垂直整合程度難與中國業者相較,量大的3C電子,即便想做也未必拿得到大單。除了資料中心成為突破關鍵外,還有哪些市場區隔是台灣的優勢呢?是否該加速朝向北美業者模式發展呢?
春節即將到來,也許可以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後續獲利提升策略了。
DIGITIMES副總經理。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RPI)電機碩士暨台灣大學國際企業所博士候選人,曾帶領DIGITIMES研究中心,並擔任多個政府及企業委託之研究顧問專案主持人,關懷多變局勢下的台灣產業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