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ADI
美國國防部也在用 「可解釋的智慧技術」是什麼?
現今諸多機器學習應用都呈現超越人類的效能,技術的突破在於我們可以訓練具龐大參數的機器學習模型;從傳統僅使用幾十個參數的方法(如SVM)提升到包含數千萬(或數十億)參數的深度學習網路,而且正逐步滲透各領域。
對手都在訂半導體國家戰略 我們怎能任其生滅?
我們先來看幾項數據。2019年台灣整體半導體產值超過新台幣2.6兆元,佔全球半導體產值的21%;而其所產生的附加價值佔我國GDP的8%以上。
電晶體的情與仇
2019年12月一則新聞報導,台積電5奈米製程測試良率超過8成,電晶體密度較7奈米提升84%,是相當令人振奮的高科技成果,這讓我回想起1990年我在貝爾通訊研究公司(Bellcore)看到第一個電晶體(transistor)的歷史照片。電晶體是電話公司為了改善電話網路而發明的,當年大概沒有人想到,這個發明改變了整個電腦及電信技術。早期的電話網路採用真空管(Vacuum Tube)來放大語音訊號,如此才能在電話網路進行長途傳輸,然而真空管耗電、生熱,且容易燒壞。因此貝爾實驗室於1945年開始研究替代方案,以半導體元件來取代真空管放大器。當中最重要的三位科學家是蕭克力(William Shockley) 、布萊頓(Walter Brattain) ,及巴丁(John Bardeen)。
新北市中心閒置戶外教室 搖身一變成AI智慧農場
走進板橋中華電信學院,步行繞到主建築綜合大樓後面,映入眼簾卻別有另一番天地。一袋又一袋的袋裝土壤整齊排列、綠油油的薑黃葉片閃閃發亮向上生長,呈現都市難得一見的田園景色。但圓弧狀的高架燈管、感測器、捕蟲罐等設施景觀,似乎又和印象中傳統耕種方式有點不同,多了點尖端科技感。
淺談新能源市場現況(下):從公民電廠2.0 思考智慧電網新趨勢
在上兩篇文章中提到,面對「持續成長的電力需求量與尖離峰差」與「能源比重移轉至高波動性的再生能源」,這兩大趨勢將大幅提升現行電網穩定營運調度的難度。過去僅依靠備載容量,移轉集中式電網風險的作法不再可行。因此近年來智慧電網、新公民電廠等概念,從美中日德等能源大國快速發展。
網路假消息之父:俾斯麥
近日網際網路上網軍猖獗,放假消息帶風向,甚而影響國家元首的選舉。誰是第一位利用資通訊網路放假消息,因此改變國家的命運?答案是俾斯麥(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而當時的「網路」指的是電報(telegram)網路。
化合物半導體的世界之都
在一次出差前往位於中國大陸江蘇張家港的路途上,張家港市政府在高速公路旁豎立了一個巨型看板,上面寫著「化合物半導體的世界之都」。下了車趕緊問了當地的業者,當地政府做了甚麼驚天動地的規畫,要將開發園區作為化合物半導體的全球典範?被問的業者笑著回答,只是開始有些項目要進行,話雖誇大的有點離譜,但畢竟也是想成就些事。
回家需要理由嗎?兼論台灣科技實力與人才養成
故事要從一張照片說起。前幾天我收到同學-成大副校長吳誠文寄來的照片,裡面有我的另幾位同學:中研院院士戴聿昌、前Intel資深副總暨實驗室執行總監王文漢、及麻省理工學院資深研究員楊穎青博士。
女性資通訊工程師
我指導過的博士畢業生中,4分之1為女性,比例雖然不是很漂亮,但我這群女性博士生的成就並不亞於男性。例如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副院長逄愛君,無論在研究或教育,都有優異的表現。
智慧技術的躍競年代
NeurIPS (舊稱NIPS),為機器學習領域的頂尖會議(頂會),12月在溫哥華召開。不令人意外,在智慧技術的浪潮下,論文投稿以及參加人數持續創新高,大會還得啟動抽籤機制,來決定誰可以註冊參加會議,結果這個較偏理論的機器學習大會還是湧進了大約一萬三千人左右。參與其中,我們發現這也是智慧技術的躍競(Leap)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