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ADI
數字遊戲:臉書、谷歌如何收割台灣市場?
缺乏官方公佈的數據,我們對於臉書、谷歌到底在台灣賺了多少錢實在不得而知,但美國媒體界裁員聲音此起彼落,矽谷的Mercury News的員工人數少了一半,CraigList、Huffington Post的風光似乎也是曇花一現,那台灣的媒體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呢?
2017/7/19
半導體設備才是真正的馬奇諾防線
根據SEMI的調查,2017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規模為462.5億美元,如果中國大陸想在全世界佔有30%的市場,相關的設備年投資金額,必須達到140億美元以上。
2017/7/15
跨過三大廠的高牆,中國才是真正的角逐者
中國大陸要自行發展半導體工業,並以30%為目標的話,最大的障礙莫過於台積電、英特爾、三星這三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從摩爾定律出現之後,一直都是業界翹楚,儘管市值被台積電超越,但沒有人敢忽視英特爾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2017/7/14
上海歸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第一線觀察
90分鐘航程之外的上海,我們看到在大基金的激勵之下,中國半導體產業鬥志昂揚,但除了跟著大勢唱和之外,能否找出關鍵數據,觀察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新局呢?
2017/7/13
三星超車,全球半導體龍頭換人坐?
1983年,三星創辦人李秉喆在東京宣示投入半導體產業的競爭。34年後,三星極可能在今年的第二季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營業額最大的半導體廠商。
2017/5/4
一個張忠謀各自解讀
台灣股票上市櫃公司總獲利,大約有1/4來自半導體,而台積電更佔了其中的一大部分。每每有重要活動時,大家總是希望請到張忠謀露臉說幾句。今天是台灣第一家財經日報「經濟日報」的50週年慶,老帥不僅賞臉,還活力十足的講了半小時。老人家講的話動見觀瞻,他針對「成長」、「創新」這兩個詞彙做出解釋。他要的成長有兩個意義,第一要有內涵,不能虛胖;第二要有規模,言下之意,台灣的半導體業既有內涵,也有規模,請執政團隊不要忘了勞苦功高的半導體業;給業界足夠的水、電,這是政府的基本責任。
2017/4/21
幾個科技業的指標,看台灣跟韓國有何不同?
韓國政府宣布韓國引進外資,連續三年達到200億美元;前幾天,韓國Kakao宣布網路銀行啟動;昨天韓國電子新聞報導,到2016年年底為止,韓國創投業累積的投入資本為56.6億美元。早上CB Insights發佈,到2017年3月底為止,全球共有189家獨角獸公司,3/4來自中美兩國,日本勉強出現1家,韓國有3家,但台灣掛零。
2017/4/12
數位化的浪潮方興未艾,台灣連進度、市場狀況都搞不清楚!
金融大腕JP Morgan總裁Jamie Dimon,在接受CNBC專訪時指出,該公司2016年的IT支出高達95億美元,2017年會在數位金融、電子商務的基礎架構上繼續投資,預計投資的90億美元中,至少有1/3會在創新的數位金融事業上,而Fintech部門的支出則是6億美元。2016年營收為956.6億美元的JP Morgan,決定投入營收的10%在IT應用上,全面推動「數位轉型」的計畫。
2017/4/7
「大基金」只是中國半導體業的起步而已!
中國大基金早期是由國開金融、中國移動、亦庄國投、紫光通信、華芯投資等八個機關一起投資。之後又加入武漢經發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電子、大唐電信、武岳峰資本、Cybernaut等七個單位參與增資,目前總共資本額1,387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當初預定的1,200億元。
2017/3/30
中國半導體產業全面挺進,但進度不如預期
2013年,中國從海外進口了2,330億美元的半導體,進口金額首度超越石油,也促成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綱要」的出現,並在2014年9月募集第一波的「大基金」。2015年,半導體的進口金額維持2,307億美元的高檔,大約貢獻了全球29%的半導體需求量,但中國能自己供應的比重僅有4%。
201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