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member

AI時代創意如何養成?

最近有人問我,在ChatGPT時代下的創意如何養成?

經我詢問ChatGPT後,我過去的想法和ChatGPT的答案是一致的(雖然ChatGPT的措辭變來變去)。在「雞尾酒」(Cocktail)這部1988年的電影,Tom Cruise飾演一位在職進修的酒保,到一家商學院學習如何創業,最後放棄進修,並向一位資深酒保說明放棄進修的原因:「教授上課都在胡扯(Bullshit)」

這位資深酒保笑著回應:「你知道教授只會胡扯,就有資格畢業啦。」

這位老酒保意思是說,教授沒有實戰成功經驗,卻在課堂上教學生如何創新創業,只不過是誤人子弟,浪費學生時間罷了。我看了不禁莞爾,寫劇本的老兄顯然吃過教授的虧。

依我的淺見,創意可經由2種方式培養。

第一種方式是在觀察有創意的人的過程中學習其創意。換言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所謂的米開朗基羅效應(Michelangelo Effect)。這個效應是心理學家觀察到的現象—相互依存的個人會影響和 「塑造」對方—如果你有決心學習創意,在觀察有創意的人的行為過程,漸漸能雕塑出自己的創意風格。

一般大學進行系統式的授課,沒有創意涵養的教授仍然可以照本宣科,但產生的米開朗基羅效應,卻教出沒有創意的學生。難怪「雞尾酒」尖酸的下結論:「教授上課講的都是胡扯。」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是真正有創意的大師,一塊頑石在他手中能化腐朽為神奇,雕塑出藝術品。心理學家因此以他命名米開朗基羅效應。

第二種方式是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原意是指透過引入強者,激發弱者變強的一種效應。

漁夫捕捉沙丁魚食,返航後沙丁魚都已奄奄一息,賣相甚差。有一位挪威船長將鯰魚和捕獲的沙丁魚放在一起,沙丁魚為了閃避東游西竄的鯰魚,不停游動保命,終可在漁船靠岸時存活下來,是為鯰魚效應。此效應亦可引伸為棋逢敵手,能互相砥礪成長的意思。

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兩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有鯰魚效應的故事,彼此良性競爭,激盪出藝術創作的火花。話說義大利翡冷翠打算為維奇奧宮繪製大廳內的巨幅畫作,同時邀請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來「投標」爭取創作。兩個人競爭,最後都因故放棄,沒有分出高下。後來兩個人又較勁製作大衛雕像。結果米開朗基羅勝出,獲選為製作大衛雕像的藝術家,完成永垂不朽的雕像。

落敗的達文西專注投入解剖學研究及繪畫創作,在科學與繪畫上締造出偉大創新。

說了半天,如何利用ChatGPT來幫您利用米開朗基羅效應(鯰魚效應)養成創意?您不妨就單刀直入,直接問它:How to use ChatGPT to create Michelangelo Effect (Catfish Effect) for innovation?比對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的例子及ChatGPT給您的答案,或許您更清楚如何進行。
 

Tom Cruise。
大衛雕像。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