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麥克風的問世

ChatGPT橫空出世,推動人工智慧(AI)更大的浪潮,也革命性地改變舊有技術。例如人工智慧在麥克風增強應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結合自然語言處理和AI技術,麥克風可進行多種創新應用,包括語音識別、情感檢測、聲音分析、噪音消除和多語言翻譯等。

麥克風是Emile Berliner發明的語音輸入裝置。早期麥克風主要用於錄製黑膠唱片。貝里納成立留聲機公司Gramophone,並以畫家Francis Barraud的作品《His Master’s Voice》作為商標。商標中的小白狗名叫Nipper。

Nipper有一次發現一部留聲機,充滿疑惑地歪著頭打量,這個情景被Barraud捕捉下來,成為Gramophone的商標靈感。1901年,Berliner在美國成立勝利唱機公司(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後來被收購並更名為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圖一:Emile Berliner(1851~1929)。林一平 

麥克風技術的後續精進歸功於David Hughes。

Hughes在1878年對愛迪生麥克風的音量做出重大改進,並申請專利。這項發明在1920年代仍在不斷改良,最終演變成大眾今天使用的碳粉式麥克風。作為一名音樂家,Hughes的麥克風發明還挽救長笛在爵士樂中的地位。

長笛的音量較小,當與其他樂器如小喇叭或薩克斯風一起演奏時,往往會被掩蓋。因此,長笛通常只能在音高較高的部分做些裝飾性演奏,讓聽眾勉強察覺它的存在。有了麥克風的幫助,長笛的可用音域得到顯著擴大,終於能在爵士樂演奏中大顯身手。

筆者的研究團隊正發展麥克風的AIoT技術,稱為MusicTalk,希望利用AI技術改善麥克風產出的聲音,其關鍵在於運用音律的原理。音律的原理是誰發明?應該是十六世紀朱載堉。

朱載堉是明宗室鄭恭王朱厚烷嫡子,發明演算法將八度音切割為十二等分,並製造出新法密率律管及新法密率絃樂器,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樂器。理論很難,做法卻簡單。在調整琴弦時,將第一音弦的長度除以密率(亦即2的十二次方根),就可得到第二音弦的長度。以此類推,到達第十三次時,就會得到一個完全的八度音。

遠傳饒仲華博士與筆者曾寫過一篇論文,設計手機音樂語言,可以調整手機麥克風收音後的優化,其音律校正,源自於朱載堉的理論。

圖二:朱載堉(1536~1610)。林一平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