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印度之旅(12-5):大同小異,經濟學家口中的經濟

為了吸引別人注意,經濟學家總是會說,我們活在「Edge of Unknown」,至於哪些事情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呢?當然是通貨膨脹、戰爭威脅、疫情後續的影響等,聽起來大同小異,仔細聆聽還是可以找到差異,並豐富我們思考問題的能力。

通膨的壓力下,歐美展現較佳的因應能力,中國在疫情後將採取經濟激勵措施,只是過去都以基礎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在這一波變動中,服務業將是關鍵。

印度經濟學家深信,全球的貿易結構正在改變,過去全球化的商品貿易正在減少,增加的也是服務型的出口。2000~2010年間,全球貿易每年以6%的速度增加,但2010年之後減緩到5%,而2020年代可能只有4%。

這不是經濟風暴的數據,但卻是跨國貿易逐漸放緩的大趨勢。在地的投資應該被鼓勵,而區域化的生產將會變成關鍵主流,對印度而言,貨幣匯率的穩定也是一大考驗。

我們可以理解,印度在疫情期間展現強大的經濟動能,特別是在「Work from Home」的大趨勢下,以數據服務為出口主力的印度,展現了強大的經濟動能,目前甚至出現單月出口160億美元軟體服務的耀眼成績。

與會的巴西大使Marcos Caramuru,也曾經是巴西駐中國大使,他提到拉丁美洲國家視通膨為常態,他認為這次中國重建經濟動能,重點不會是基礎建設,而是服務業的品質提升與內需市場的價值。中國復甦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復甦,但中國特殊的經濟手段,背後隱藏很多看不見的風險與危機。

與會的經濟學家都強調現在不是「Normal situation」,全球貿易的動能正在減緩,在不效率的投資驅動下,成本將會墊高,利潤將被壓縮,各國政府都必須掌握如何創造工作機會,在地的生產活動自然將成為各國政府關切的焦點。

服務業固然重要,但沒有吸收大量勞動力的製造業,經濟失衡已經可以預期。這時跨國的合作也將更為重要。

就在我離開印度那一天,鴻海董事長再度訪問印度,也與印度總理穆迪二次會議,而會議之後鴻海便傳出將在印度設置汽車生產基地的說法。簡言之,印度期待鴻海集團協助建構ICT產業供應鏈,而鴻海則期待印度提供鴻海在當地的電動車市場商機。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