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印度之旅(12-2):先做功課再到印度!

India-Asian Trading Partner, 2022

2022年,印度從台灣、中國、香港、南韓、日本進口的半導體逆差是114.5億美元,但電子產品的總逆差金額是471億美元,如果跨產業計算中印貿易逆差時,印度對中國的逆差總額超越1,000億美元(參閱附圖)。

問題是來自中國逆差有多少是台商貢獻?表面上看,來自兩岸三地銷往印度的電子產品,多數來自香港、中國,但實際上背後卻有不少台商的比重,如果因為美中貿易被迫調整生產線時,我們如何觀察生產基地的改變呢?

根據DIGITIMES整理自中國海關的資料顯示,2022年印度出口到中國的總金額是175億美元,進口是1,185億美元,印方的貿易逆差是1,010億美元,而印方的逆差有3分之1是來自中國的電子產品。

我相信這些產品多數是手機、電視機、NB等系統產品,印度當務之急是將組裝大廠吸引到印度設廠,一方面發展進口替代,一方面創造就業機會,中長期目標則是建立零件需求的經濟規模,發展自給自足的產業生態條件。

當友達、群創決定與印度合作夥伴進行面板計畫時,如何去理解商機與背景呢?印度需要最先進的面板線嗎?一開幹就做「關燈工廠」嗎?一個關燈工廠僅需要1,000名技術人員,這對印度或許不是大問題,但關鍵是生產出來的面板要賣給誰?

印度沒有自己的品牌,如果印度消費者買的都是日韓、中國的電視機品牌,那我保證面板採購權不會在自己手上。幾年前我到印度拜訪了Micromax、LAVA等幾家印度本土的手機品牌廠,看得出來他們的事業模式別說是跟小米、華為、Oppo競爭,連二線的手機品牌都可能難以抵抗。

我跟印度官員說,台商不需要補貼,但一定要賺錢,沒有理由台商會犧牲利益去栽培印度的品牌公司。由於雙方認知不同,過去30年台印電子廠商是相看兩相厭。

沒有好的顧問、中介機構,大家各說各話,虛擲的是企業的商機與產業發展契機,而台灣也需要產業的代言人或資訊交流機制。「大軍未到,資訊先行」,讓印度人更瞭解台灣的產業結構,也可以縮短彼此間的認知落差。

印度錯過了幾班車?印度沒有機會了嗎?如果我們相信印度會在2030年成為成長最快的國家,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第三大汽車市場、第四大電腦市場,那麼我們就得在區域型生產體系的概念下,理解印度電子工業的成長模式與商機。

印度有很多獨角獸,也有很多元的工業應用,如何做好系統整合,更是高難度的工作。廠商未到,資訊先行,策略思維更不可少,有誰願意投資人脈嗎?如果廠商知道有對台灣的年輕夫婦在浦那的大學教書,這樣的人脈能成為台商進軍印度的助力嗎?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總裁馬諾查說,SEMI全球行銷長曹世綸告訴他,我在台灣是知名專家,謝謝世綸兄的美言,台灣小,不互相幫襯,行嗎?

我跟印度科技教父穆爾蒂(Narayana Murthy)一樣苦口婆心,在場的DIGITIMES總編輯烏凌翔說,我短短的演講被掌聲打斷了幾次,謝謝印度朋友,我把印度人當朋友,每次都得到掌聲,希望下次能看到台印合作的成果。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