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又能成為媒體寵兒的人,非《財訊》社長謝金河莫屬。謝金河引經據典,從國家財政談到個別企業的財務數據,如數家珍,進出自如,令人佩服。大家別小看這些事,每天「玩弄」數據,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盡棄,他能歷久不衰,絕非偶然。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他做了多少功課才有今天的地位。
我的新書《矽島的危與機》在9月上市之後,搭上半導體晶片法的熱潮與兩岸緊張的氛圍,媒體邀約不斷。這兩個月連續接受佳音電台俞國定、中廣夏韻芬、天下陳一姍、三立黃寶慧、98.1沈雲驄、紐約時報、Interbrand、美國之音、廖筱君台灣Plus、荷蘭NRC記者Marc、華視三國演議汪浩、老謝看世界、IC之音簡禎富、IC之音李立達、大愛電視台蔡青兒、POP大國民蔡詩萍等媒體前輩的邀請,這些國內外媒體多半給我一小時的完整時間,讓我有機會完整表達對半導體產業的看法。
謝謝大家,我這個媒體人從1998年創辦電子時報之後,再也沒有得到過這麼多關愛的眼神。我也很好奇,1990年代中期我擔任MIC情報中心主任時,高頻率在財經媒體上看到我的名字,但創業之後,大家把我當媒體人,曝光率驟減,媒體是否報導媒體,各家企業有不同的考慮,我可以選擇不講,但不該置喙。所以除了接受企業演講邀約外,透過媒體專訪擴大影響力的想法就淡薄了。
但最近幾年,媒體的態度似乎改變了,一方面搶走廣告商機的不是DIGITIMES,而是Google與Facebook等網路社群媒體。二方面媒體的差異性提高了,各自經營不同的市場區隔,就不會在同一個市場上廝殺,不同定位的媒體,當然可以相互交流,我想謝金河對於很多媒體的閱讀流量是有正面貢獻的。
如果大家去查我在不同的媒體平台上,多數也能有一定的流量,現在有更多人知道台灣有一家專門以電子業為目標的產業日報,而且已經經營25年了。謝謝大家的愛護,我們過得很好,也與他人無爭,我們的營收不是來自取代他人,而是開創出新的市場商機,這會是媒體經營的新契機嗎?新一代媒體的成長關鍵要素也在改變,我們看到商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