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舉辦金鐘獎得獎慶功宴時,每個得獎人都講一段他們製作節目的心得。得到兩個獎的「原鄉花園」主持人先上台,我知道得獎的原因是「永續發展、循環經濟」的典範。這個節目得不到新竹縣政府的支持,但同仁邀請企業贊助,漢唐科技董事長曹敏人、雷晟科技董事長唐沛澤、沛錦科技總經理宋智達都親自來鼓勵同仁。
IC之音得獎的節目,包括社區廣播節目獎「原鄉花園」、類型音樂節目主持人獎Zoe黃瑞芬;藝術文化主持人獎得主是施尚廷「美學相對論」、企劃編撰獎「好好說那年」是與天下雜誌合作,回顧天下40年的經典故事與人物。很多人認為廣播已經是夕陽產業,從業人員薪資不高,何必在這裡苦熬呢?
第一個上台的賴安淋神父是泰雅族人,他曾出國留學,學藝術的賴神父有不少美術作品被美術館收藏,也曾經被天下雜誌當成封面人物。賴神父將尖石鄉的土地提供給企業贊助的農民,農民種了香菇,贊助商沛錦科技希望幫忙打開通路,就贊助IC之音的節目,邀請賴神父主持節目,促成了這段緣分。
另一位主持人王淑榮是來自宜蘭南澳鄉的碧候部落,她說年輕時沒體會到故鄉的意義,部落的記憶並不愉快。但年長後透過主持外配節目,開始理解原鄉的意義,IC之音找她當節目主持人時,既惶恐又興奮,能夠為原住民做點事,這樣的信念支持她在忙碌的工作中,創作更好的內容,更理解生命與利他的價值。
聽完賴安淋牧師與王淑榮女士的感言,我用幾個親身經歷的原鄉故事,回應坐在我一旁的賴神父與王淑榮。南澳鄉還有東岳、金洋部落,那裡的小孩健康活潑,聽說只有12班的南澳國小,培養了很多運動選手,沒有原住民,我們的運動賽事、大型節目還剩下多少樂趣?
宜蘭大同鄉不老部落的潘今晟,用生命灌溉了部落的泥土,如今泰雅族不老部落已經成為原鄉再造的典範。潘今晟跟我說,到了山上才知道對山林有多陌生、多遲鈍。我在花蓮長濱鄉找到好幾家無菜單料理店,都有原住民的影子,而長濱的真柄、南浦等部落,都比平地人的村子更乾淨、有禮貌。我希望平地人能「異地而處」,到上山體驗做為「弱勢」族群可能面對的困境。
我更深刻體會做為一個媒體經營者應該有的信念,已經預約要去探訪尖石鄉的泰雅部落,也會繼續支持這些不見得會被「熱搜」的節目,但我相信這些節目會讓準備進科學園區工作的科技人,深感值得為台灣社會做出更多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