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局局長呂正華近期在產業控股協會報告,「鼓勵台商回台投資獎勵措施」已經實施3年,3年來回台投資的總金額已經高達1.5兆元(超過540億美元)。台經院張建一院長的報告也指出,「投資」佔GDP的比重已經上升到26.4%,超越新加坡、香港,這些都是台灣近年來難得的好成績。
當拜登政府宣示要重新有意義的掌握半導體、車用電池時,台灣的供應鏈就更加重要了。台商回台投資時,政府有些相應的措施鼓勵企業進行智慧工廠的投資,而台商投資的重心也慢慢的南移到中南部的縣市。
我在2021年中,多次到中南部講課,與亞馬遜AWS合作在高雄舉辦的講座中,AWS提出一套「啟動數位轉型」的運作模式,特別強調要從高層管理的決心起步,然後一路到如何啟動試驗專案、讓試驗專案賦能,再到發展機器學習平台,最後將資料彙整於資料湖泊(Data Lake),成為企業與客戶的共同資產。
不久前,去中和參訪新漢智能,這是一家營收70億元的工業電腦公司,最近專注在連結智慧製造的工控設備,甚至已經打進半導體的供應鏈。我與受邀的幾位專家,一起討論如何深化在半導體業的布局,甚至討論「揪團」出國行銷台灣智慧製造的解決方案。
台商已經被認證是全球供應鏈最紮實的體系,歐美日本的業者,或許有不錯的解決方案,但台商更接近業者,知道各種可能的方案,而台灣幅員小,彼此距離近,相互支援的可能性高。在新漢的簡報中,我看到新漢智能與工具機大廠友嘉(FFG)的戰略結盟,友嘉在全球有超過90個工廠,而新漢的專長在於工廠前端的硬體連結。
其實,我有很多機會聽到好的簡報,但也善意的提醒台商,要適度的區分不同的場合,而不是一套講稿講到底。一般公開論壇的課程,是要以說服決策階層買單,針對企業市場內的專業人士在企業定位、情感上的認同,而並不是鉅細靡遺,無所不包。一旦企業主下定決心,IT的預算就不是大問題了!
其次,公司可以選定亮點計畫,在計畫內累積數位資產,落實事業模式,一旦成功之後再進行實驗專案,以及企業內跨部門的學習與培訓。在企業員工已經理解數位轉型的必然與重要性之後,才是建構機器學習平台的時機,透過機器學習大量產製的數據,在可以控制、管理,也具有高度相關性的資料湖泊內,才能讓企業的數位轉型逐步達成。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一定,謀定而後動,先落實策略決心,也許是更好的選擇,台灣人最不缺的是效率,但缺乏的是善用工具,構築平台的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