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ADI

以人才驅動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台灣半導體業發展基礎面對極大挑戰

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在李國鼎基金會論壇指出,美國頂尖企業經常利用Research Lab的組織與年輕學子互動。當年他在加州唸書時,知道英特爾(Intel)每個暑假提供700~800個實習機會給學生,因此他在學期間有機會實習。但在台灣,企業與學校的關係薄弱,學用容易出現落差,現在台灣建構中的半導體學院,就是試圖找到更重要、更有效率的方法。

我們還得掌握下一代的半導體人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特質。劉德音說,台灣的博士生不太知道怎麼做研發,通常國外的教學是開放學生自己思考想要研究什麼問題,但台灣顯然是由上而下的交辦,而教授也不該比照公務員待遇,半導體學院要培養真正做研究的人,獨立的思考與人格,意味著精神上必須先改變,並且打破大學傳統管理機制的限制。

吳田玉強調好的老師比學生重要,然後是好學生,最後是好題目。日月光在生產的大數據上著力很深,各種數據資料的掌握今天已經成了競爭關鍵,這是數位轉型中的核心價值。但跑得太快的公司,在台灣會找不到對的人來推進。不過吳田玉也說台灣頂尖公司的眼界很高,但高空中經常是空氣稀薄的狀態,我們的問題如果自己解決不了,而是別人解決了,那麼就不會再是領先者了!

半導體業未來十年的人才不足將會是常態,根據教育部提供資料顯示,2017~2020年間,台灣每年培養理工科系(STEM)人才總數從10萬人減到9萬人,大約出現了1萬人的缺口。最好的辦法是讓現在30萬名從業人員升級,讓這些人在升級、跨業、整合的新環境中思考問題,並創造更高的價值與薪資所得。

根據工研院IEK統計,台灣半導體業有將近30萬從業人員,其中IC設計有4.9萬人,晶圓代工有10.9萬人、封測業則有13.2萬人,估計2021年的產業產值將達1,459億美元(以匯率27.8:1估算),平均人產值約為50萬美元,當然屬於高附加價值的產業。

台灣僅有3.6萬平方公里,世界200多個國家中排名137,人口2,352萬人,僅是全球人口的0.4%,但台灣半導體業的產值、產能都佔全球20%以上,而半導體是高耗能的產業,在台灣這個能源進口比重全球最高的國家中,台灣的發電量居高不下,人均用電世界第8,發電總量也是世界排名第17。因為排碳量引發的碳權與ESG等議題,都是台灣在下一個階段必須面對的課題與努力目標。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