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由中國興建的巴基斯坦深水港落成啟用,而後端的中巴鐵路也延伸到新疆喀什,顯示印度洋真正成為未來世界強權競逐的焦點。中國進口自中東的石油,歐陸的雙邊貿易,將可以不用經由麻六甲海峽、新加坡來到遠東,列強競逐的風暴,正從太平洋吹向印度洋。
2013年的8月13日,我在鄭州考察iPhone的生產基地。鄭州接待的官員告知,從鄭州出發,開往德國漢堡的火車在當天抵達,總共14天的貨運哩程,大幅縮短了歐亞的距離,而我聯想到的是原本從上海、高雄啟運,前往歐洲原本要六、七個禮拜的貨輪,是否將走入歷史。之後「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加上現在的瓜達爾港、中巴鐵路,以及極可能落實的克拉克地峽大運河,都將改變我們對於跨國、跨洲航運的理解,以及台灣做為西太平洋中段,扮演樞紐角色的可能性正在消失。
上一季,新加坡的GDP陷入負成長,新加坡希望力挽狂瀾,但極可能是螳臂擋車。台灣是長鞭效應的下一波,我們如何思考高雄港、基隆港的未來呢?「新南向」政策不是該不該做,而是怎麼做?
最近看到立法機關在討論政治人物退出運動協會,我贊成;但我也希望平常不接觸產業的政治人物,不要隨便對產業議題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