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明智觀察,預見未來

全球乘用電動車滲透率

從政策面上觀察,英國、法國、德國,甚至印度都推出在2030~2040年間要將汽車全面電動車化的政策。從巴黎、羅馬、雅典到墨西哥市,都設定了傳統油車的大限之日,已經可以很明確的說,2025年之前台灣得做好準備,否則這個世界不會等台灣的!

總統府資政林信義指出,2014年時,台灣汽車年產值曾經來到新台幣2,200億元的高峰,2020年是1,900億元,而汽車產業年出口的零件也超過2,000億元。林信義估計,汽車產業的產值會從2020年的2,000億元達到6,000億元,再過幾年成為另一個兆元產業,也不令人意外。

其實,林信義估計的可能還有些保守,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已經預告,鴻海的汽車電子事業將在2023年放量,而台達電的董事長海英俊也提到,台達電即將進入跳躍期,向來謹言的海英俊看好的不會是傳統電子,一定是能源與汽車相關的事業商機。

但不同車種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到底有多大?宣明智引用Bloomberg資料說,2020年電動車在運動休旅與卡車的市佔率僅有1%,傳統的乘用車(Passenger Car)已經超過4%,巴士好多了,有39%的巴士使用電池驅動,而兩輪機車的滲透率更已經高達44%。

如果以規模最大的乘用車來估算,2020年銷售的電動車是320萬輛,全球滲透率4.4%。估計到2030年時,電動車銷售量3,300萬輛,滲透率可以接近35%,而2040年時,估計全球至少會有3分之2以上的乘用車是電力驅動的電動車。全球市場的規模,也將由2020年的960億美元,暴增到2030年的9,900億美元與2040年的1兆9,800億美元。這個市場上看2兆美元的市場,當然比3,000億美元的PC、6,000億美元的手機產業更讓電子大廠魂牽夢繫了。

台灣在整套的汽車供應鏈中,現在僅剩電池這個環節需要仰賴外力,宣明智認為,以台灣一年40萬輛的汽車市場規模,擁有一家電池工廠不算難度太高的目標,而電池永續及成為超級電網的關鍵環節,更是台灣社會樂見的趨勢與應用。

在市場結構有利,產品正在更替,而各國又對台灣電子、機械產業實力有所期待時,環繞在以台灣電子業為核心的商機已經隱然浮現,我們怎能無動於衷,甚至自我設限呢?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