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印太競逐:印太戰略的起源

澳洲學者Rory Medcalf執筆的《印太競逐:美中衝突的前線,全球戰略競爭新熱點》」,描述了一個權力結構正在改變的世界。中國想取得南海的主導權,這正是全世界很多經貿大國的「要害」。全球90%的跨國運輸仰賴海運,而且從運輸路線來看,印太地區才是核心。

這是一條運輸量超大的高速公路,美國、歐洲、澳洲都在邊緣,特別是澳洲如果不參與這場角逐,那麼澳洲如何在未來的世界提出自己的定位與價值主張?全世界最容易出事的四個地點:朝鮮半島、東海、台灣、南海,而這四個地點都與台灣息息相關,我們如何從歷史的演化尋找台灣的角色與定位呢?

「印太」戰略的源頭

中國是這個主張的「受眾」,這背後有美日印澳四國的利益主張。美國在2018年提出印太經濟願景,甚至到2019年才有相關的政治、經濟、軍事配套,而2016年印度總理穆迪訪問日本時與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對話,堪稱歷史性的對話。安倍主張日印美澳共組「四方安全對話」,中國兩字是「潛台詞」,不用提大家都明白。

澳洲更是早於2013年時發表的國防政策白皮書首度提到「印太」為澳洲利益相關區域。澳洲如果不從「印太」概念中找到定位,澳洲將成為全球政治、經貿、政治的邊緣地帶。「地圖」很重要,但「心理地圖」更重要。自己國家在別人心目中的利害關係、地位、重要性才是關鍵。

基於這樣的主張,澳洲對於中國破壞秩序的作法必須加以嚇阻,甚至主張如果美國因為台海問題介入印太事務時,澳洲應提供協助;五眼聯盟將會組織一個新的供應鏈面對全球市場,因應政治關係而帶來的變革,從戰略觀而言,這是阻擋中國犯錯的解決方案;全球普遍認知,與威權的中國建立關係會帶來一些機會,但也同樣帶來危險。

台灣如何成為不用提也必須參與的「潛台詞」呢?

不敢面對海洋,不敢接受海洋帶來的危險與機遇,那將是台灣最大的失策。台灣建軍,特別是海軍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自我防衛,也是美國指揮體系下的一環。美國並非首倡這個概念的國家,但也已經將位於夏威夷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這也代表美國不會離開亞洲。

印太的概念,除了中國之外,符合很多相關國家的利益,如今幾乎成為圖騰。印太概念起源於經濟上的利益,它與全球化背道而馳。小邊(三、四個國家)的合作模式正在形成,對象都是中國。

大家都知道,黑天鵝事件意指不可能發生,但卻經常發生的事件。我們已經看到氣候突變、海平面上升,極可能帶來糧食危機;「黑象」是指明明很大,但大家卻視而不見的東西,是新加坡情報頭子發明的名詞,他還說,小國家更應以世界觀判讀世界的轉變。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