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member

迎變世代:臥底經濟學家,教你用失敗向成功對齊(中)

我們面對的是多變詭譎的對手,不可能常勝不敗。如果能精煉出一個「大局觀點」,做為建構一致理念的基礎,那麼勝算就會高一些。跟別人意見都不同時,你會不會提出來?大部分人選擇「從俗」,這樣風險最低,但那也可能是企業、組織最大的風險。這個世界充滿了本位的知識,前途不是一片光明,我們經常看不見危機。

面對失敗的容錯空間與勇氣

領導人的責任是領導組織,但需要能夠指正錯誤的幕僚,包容歧見還不夠,要能夠指出不同的意見,這是我可以對很多企業家說的話。瞭解自己的優劣勢很重要,我們都強調百里就食,但從紐西蘭進口羊肉到倫敦,遠比英國人在英國放羊的成本更低:因為紐西蘭的牧草生產期較長或其他自然條件優於英國,而當我們談減碳時,卻忘記有些國家,如冰島的再生能源非常便宜。

創新的金融機制,背後都可能是更高的風險,指的是區塊鏈、FinTech?哈佛的管理並不複雜,但限制留學生到哈佛唸書,卻可能是財務上的災難。2008年的金融海嘯,我們學到了教訓:資誠負責處理雷曼歐洲分公司的債務,第一年就賺了1.2億英鎊。他們必須以更好的條件,讓願意解決問題的人留下來。

一切超過掌握的極限

無論是從策略或資源的角度出發,全球的供應鏈從材料一直到最後的終端產品,每一個環節的複雜性,其實已經完全超越人力或者腦力可以想像的範圍。你能想像上千個零件的電腦,背後還有稀土,以及日本人用來宰制韓國半導體業的氟化氫嗎?

1958年積體電路剛剛被發明,人們終於掌握了電晶體到積體電路的過渡路徑。當時在德州儀器工作的張忠謀,在演講時經常提起Jack Kilby,他說那時候常有機會與沒去休假的Jack Kilby探討科技的發展。Jack Kilby在沒有人干擾的環境下,發明了積體電路,也在之後成為諾貝爾物理獎的得主。

其次,日本京都企業島津製作所的田中耕一,則是企業放任研究人員隨心所欲進行研發的案例。但就企業的立場而言,這種人也是特立獨行的人物。這讓我想到「孤島」的技術研發戰略,很多企業都願意嘗試讓特定人在侷限、隔離的環境中研發新技術,但這些「孤島」型的發展方案,通常也陷入孤注一擲的困境。

更多成功的案例是透過實驗性的推進、修正後才真正成功的。由於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在取材、思維上都更多元,倚賴外界環境的因素就更多了,而要超越也就更困難。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